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育人楷模贺红岩:“小心思”做出德育“大文章”

——记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第一中学教师贺红岩

2011-09-16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很多学生都叫她“贺妈妈”,学生犯了再大的错,她也从来不发脾气,始终微笑着面对学生;22年了,凡是她教过的学生,大部分至今仍和她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大学毕业了,找女朋友还要请她把关,结婚请她当证婚人……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她爱用“小心思”做好德育“大文章”,也因此成了学生们心中的妈妈和朋友。

  今年45岁的“贺妈妈”,是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第一中学教师贺红岩。凭着突出的业绩,她成为自治县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德育课教师。

  把学生始终放在心上

  8月31日,记者走进贺红岩的办公室。贺红岩当时正忙着接电话,说的是贫困生资助的事情,马上开学了,新生中的贫困生成为她关注的重点。

  “伊晓芳、池梦梦,七年级(6)班,孤儿,要特别关注。”这是贺红岩台历上记载的一行文字,时间是8月30日。这两个写在台历上的名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两个孤儿,家里都很贫困,我准备下午去她们家里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好为她们提供帮助。”贺红岩对记者说。

  伊晓芳、池梦梦的家离县城有20多公里,伊晓芳父母早逝,跟着叔叔婶婶生活。一走进伊晓芳的家,贺红岩就四处打量,从她的眼神可以看出,她看到了贫困给这个家庭带来的压力和困难。

  贺红岩和伊晓芳的婶婶聊了起来,她一边询问,一边不时用笔把情况记录在小本子上。得知这家四口人一年仅有万把元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后,贺红岩对伊晓芳的婶婶说:“现在国家有‘两免一补’政策,孩子上学的事不用担心,我们也会给伊晓芳尽快安排一位资助者,你可以放心让她去上学。”

  从伊晓芳家里出来,贺红岩又驱车来到池梦梦家。看到有老师来家访,池梦梦的养父母十分激动。贺红岩又给他们讲了讲资助政策,表示会为池梦梦解决上学中遇到的困难。

  “过去,家访要靠骑自行车。”贺红岩说,最远的地方要骑上4个小时才能到,但她从来没有叫过苦,也没有因此退缩过。22年里,她访遍了每个学生的家,有的去了两三次甚至更多。

  为什么要走遍每个学生的家呢?贺红岩的回答很简单:“把学生始终放在心上,了解学生才能为德育打好基础。不了解学生,怎么能教育好学生呢?”这些“小心思”她一直埋在心底,没有对别人说过。

  作为班主任,贺红岩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性格及成长环境都了然于心。有一次,贺红岩上课时发现一个男生无心听课,满面愁容。下课了,贺红岩找到他,轻声问他:“是不是你爸爸生病了?”此话一出,学生的眼泪夺眶而出,一下子就扑在贺红岩的怀里。之前家访时,贺红岩知道这个学生的父亲身体不好,她一边安慰学生好好学习,一边给这个学生家捐款帮助他的父亲治病。

  后来,这名学生发奋学习,成为班里的优秀学生。他十分感激贺红岩对他的关怀和帮助。直到如今,他都称贺红岩为“贺妈妈”。

  再调皮捣蛋的学生在她面前都听话

  8月31日,就在记者采访贺红岩的时候,她办公室的门突然被“哐当”一声撞开了。一个教师气冲冲地带着一个学生走了进来:“贺老师,你看这个孩子怎么说都不听,就是不把头发理短。”

  贺红岩看了看这个老师,又看了看这个学生,微笑着转身招呼学生坐在自己身边的板凳上。“怎么没有去理发呢?”贺红岩说,“有什么困难吗?给我说说看,我也许能帮助你呢。”

  这个学生看贺红岩没有批评他,便讲出了自己没有理发的原因。他说,他的父母在外打工,自己和爷爷奶奶住,父母没有回来,没有钱,所以没去理发。

  见学生这样说,贺红岩立即表示:“老师给你出钱,你愿意去理发吗?”贺红岩问这个学生。“愿意!”学生回答道。“那好,老师现在就带你去理发。”贺红岩示意让教师带他去理发。

  “你相信那个学生说的不理发的理由吗?”记者问贺红岩,“为什么你不批评他,还对他微笑着说话?”

  “我微笑,就是让学生看到,我尊重他,是真心帮助他的。不批评,是为了能听到学生说出心里话。始终保持微笑,再调皮捣蛋的学生在我面前都能听话。”贺红岩依旧笑着说,“一拿出校规,学生就会反感,不如不说。只要做通思想工作,把问题解决了,实际上等于给他上了校规课了。”

  “再调皮捣蛋的学生,只要在贺红岩面前,都像变了个人似的。不爱开口说话的,都愿意把心里话给贺红岩说;脾气暴躁的,也变得温和容易沟通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第一中学德育处副主任王华说。

  早恋是困扰高中生的一个敏感问题。即便知道学生早恋,贺红岩也从来不会在公众场合批评学生,她像妈妈一样,耐心细致地做早恋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早恋的事,学生有不同的认识,有时候被别的同学知道了,大家会拿这件事开玩笑,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利。因此,保护学生隐私就是尊重他们。”

  有个学生毕业后,给贺红岩写了一封信,信中对贺红岩当年对他早恋隐私的保护表达了深切的感激之情。“我和这个学生私下里谈了两三次,改变了他早恋的想法。他后来大学毕业谈对象时,还让我给把关,即便现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还常常问我该怎么办。”贺红岩说。

  “我教过的学生,现在绝大部分都有联系,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有心里话,他们总愿意跟我说说。”贺红岩对记者说,“我与很多学生现在都是朋友了

  把德育内容融入化学课堂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第一中学,每个学生都喜欢贺红岩所教的化学课,有的甚至变得痴迷化学了。

  贺红岩上化学课,下了功夫,也花了心思。如何把枯燥的化学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既爱听,又爱学呢?贺红岩尝试把德育内容融入化学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一的时候,在讲到“二氧化碳”这课时,贺红岩很自然地就联系到环保话题。看到学生们讨论热烈,她干脆组织了一次以“还我绿色”为主题的班会,设计了一个模拟法庭,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有的扮演污染企业的老板,有的扮演村民,有的扮演法官,有的扮演环保人士。大家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观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贺红岩动了一个“小心思”,一堂化学课变成了一堂德育课。“这堂课下来,收获不小,要感谢贺老师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可以发表看法的平台。”学生张东说。

  在上“碱工业”这一课的时候,贺红岩把获得国际金奖的中国侯氏制碱法融入到化学课中,把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告诉大家中国人同样可以有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她鼓励学生要勤于思考,发愤图强,将来报效祖国。就这样,一堂化学课,让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还加深了学生对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的思考,让学生受益匪浅。

  每堂化学课,贺红岩都从德育故事开始,中间都要穿插德育内容,她将教学目标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做人的准则、传统美德等巧妙地融入到教学中。几乎每个知识点,贺红岩都有一个德育故事,这样的课堂怎能不让学生痴迷呢。

  贺红岩把德育融入课堂的德育课程化、科目化的创新做法,如今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第一中学全面推广,她的努力,使得学校把德育课堂主渠道真正落到了实处。

  担任学校德育主任后,面对德育的新情况、新问题,贺红岩努力创造条件整合德育资源,使学校形成了课内外、校内外结合,知识、能力、行为并重,课堂、学校、社会联动,开放、立体的德育体系。贺红岩每月确定一个德育主题,分层次分阶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2004年,她率先在全县开展的创新型德育主题班会课示范展示活动,受到全县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认可。

  这就是贺红岩,一个喜欢花心思的教育工作者,她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心思”做好了德育这篇“大文章”。(记者 蒋夫尔)

(责任编辑:王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