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遵循教育规律 建立联动机制 织严织密防护网

——四川省扎实抓好教育防范学生溺水专项行动

2020-07-31 来源:教育部收藏

  四川省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教育防范学生溺水专项行动的通知》(国教督办〔2020〕4号)要求,组织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握教育规律、查找薄弱环节、堵塞管理漏洞、强化预判预警,扎实做好教育防范学生溺水专项行动。截至7月20日,全省未发生3人及以上的较大溺亡事故,学生总体溺水事件、溺亡人数同比下降20%以上。

  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教育预防溺水的针对性。认真分析总结本省学生溺水事故特点,紧盯重点部位和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措施。一是盛夏时节或周末、暑期易发高发,顺应季节调整教育预防重点;二是沿江沿河、湖泊水库特别是农村偏僻水塘易发多发,重点关注水域学校或农村学校;三是10至15岁青少年溺水易发多发,重点加强小学高段到初中学生防溺水教育;四是留守家庭儿童溺水易发多发,强化家长安全意识和监护职责;五是一人落水多人溺亡时有发生,加强及时呼救、正确自救和不盲目施救的相关教育;六是部分河塘警示标志缺失、巡视巡查缺位,督促政府将预防学生溺水纳入基层公共安全统筹监管。

  坚持教育先行,上好一堂专题课。开齐开足《生命·生态·安全》课程教育,将防溺水安全教育融入课堂、纳入考试。将课堂教育与体验教育紧密结合,促进防溺水“六不”要求入脑入心。坚持开展“每天放学前一分钟”“每周放学前一刻钟”安全教育。全面开展每学期“开学第一课”“放假前专题课”安全教育。深刻汲取“6·21”重庆潼南多名学生溺亡教训,放假前认真上好一堂预防溺水专题课,重点教会学生及时呼救、正确自救的方式方法,特别是沉着冷静应对同伴落水情况,及时报警和寻求成人帮助,切忌盲目下水施救,避免多人溺亡悲剧再次发生。

  坚持家校共育,开好一次家长会。进入夏季以来,在节假日、周末及天气炎热的时点,通过短信、微信、家校通等形式,多次向家长和学生发布防溺水预警信息。暑期放假前,各级各类学校再次组织防汛防灾、防溺水专题家长会,并通过“告家长书”、微信家长群、微信公众号、关注发布、有线电视宣传等多种途径、多种形式,进一步增强家长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引导家长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关注孩子假日结伴玩耍、出行活动路径、安全状况等内容,特别提示提醒家长,暑假期间不携同子女前往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地旅游、活动。

  坚持自我管理,建立相互提醒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学生“互知、互爱、互学、互警”防溺水机制,按学生归家路途、居家远近划分“联防小组”,发动一批品行良好、自律规范、责任感强的同学,作为“联防小组”组长,遵守相互提醒的预防溺水公约,落实防溺水基本要求。发现小组成员违反“六不”要求的,在行课期间及时向教师报告,在假日期间及时向家长报告。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联防联控,组长(组员)与家长及教师间的信息畅通,共同织密织牢防溺水网格化管理防护网。

  坚持目标导向,提升学生自救施救技能。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密切协作,着力构建全省教育系统防溺水安全教育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开设游泳课程,鼓励家长利用暑假期间陪伴学生学习游泳。7月下旬启动全省“防溺水进万校工程”暨首期种子辅导员培训班,着力培养一批防溺水安全教育种子辅导员,引导其成为全省防溺水安全工作的宣传员、救生员、监督员骨干力量,逐步建立一支能力强、业务精的防溺水教育专兼职队伍,帮助学生有效掌握防溺技能,增强自救自护能力。

  坚持部门协同,抓好隐患排查整治。全省各级教育、公安、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防范学生溺水事故联动机制,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责任层级,组织力量排查本区域内水库、河流、山塘、湖泊等重点水域风险隐患,并做好治理、监测、预警等工作。及时在危险路段及水域设置警示标牌、隔离带、防护栏等防护措施。积极发挥乡镇村社、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和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加强日常巡查,实现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健全防溺水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做到及时发现险情、及时消除隐患。细化完善溺水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常抓不懈,一旦发现险情,能高效开展救援及处置工作。将防溺水工作与汛期防灾减灾工作紧密结合,进一步强化特殊时期、特殊时段的防溺水工作。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