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阿布洛哈迎来美丽新生活

探访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建制村

2020-10-20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云雾缭绕,深藏幽谷。阿布洛哈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但从村子向上仰望,无穷无尽的悬崖峭壁,以及峭壁上凿出的羊肠小道,又让人想起李白的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这两种观感,极契合阿布洛哈在彝语中的意思——“人迹罕至的地方”“高山中的深谷”。

  阿布洛哈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乌依乡,地处金沙江畔西溪河峡谷,三面临山,一面临崖。长期以来,村子里的65户人家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且沙次尔是一直生活在阿布洛哈的村民。他告诉记者,村子以前不通公路,村民出行主要有两种方式:花近4个小时爬上悬崖壁边凿出的小路,或下至谷底溜索到河对岸。

  因为出行困难,除了买生活必需品,以及卖鸡、卖牛,且沙次尔基本不出去。40多年来,他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150公里外的西昌。村子里有些老人甚至一辈子都没出过阿布洛哈。

  几个月前,阿布洛哈“人背马驮”“攥着马尾往上爬”的历史终于结束了。

  为兑现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2019年6月,阿布洛哈通村公路正式开工建设。3.8公里的路,建设耗时整整一年。三条隧道、一座钢桥,建筑材料要通过直升机空投和悬崖摆渡车运送。因为艰难,有人说这是从绝壁上硬“啃”出来的路。

  今年6月30日,阿布洛哈通往镇上的客运班车第一次开通,“桃花源”终于与山外的世界交汇。从此,且沙次尔出村子只要十多分钟,到布拖县城也只需要两个小时。

  与通村公路一起建成的,还有且沙次尔80平方米的新家。这幢两层小楼,一层是厨房、客厅,二层是卧室。冰箱、彩电、洗衣机、沙发……连煮饭的高压锅都是政府发的。整个房子,且沙次尔只需要出1万元。

  且沙次尔手里的“铁饭碗”也为新生活增加了更多的安定感。村子里有一家养老院,且沙次尔是那里的厨师,他告诉记者,早先时候工资每年只有300元,现在涨到了每月1300元。妻子吉子么子作是村妇联主任,每月也有700元收入。再加上养牛、养鸡等,且沙次尔估算现在家庭年收入有4万多元,是2018年以前的两倍。

  “共产党的政策好,现在的生活也好得很!”且沙次尔笑得很舒心,嘴里不停地说着“卡沙沙”“卡沙沙”(彝语“谢谢”)。

  美好的新生活中,最让且沙次尔内心充满希望的,当然是孩子们的教育。“老三学习很好,我希望他一直好好读书。”让且沙次尔骄傲的老三,是他的三儿子且沙子日。今年17岁的他在四川省布拖中学读初二。

  “我们班50多人,我第一名。年级3000多人,我第八名。”记者只随口一问,竟“诈”出个“学霸”。

  阿布洛哈村设有一所小学,加上幼教点的16个孩子,全校目前共有56名学生。透过窗子,记者看到教室里只有书桌和一块黑板。

  且沙子日就是在这里读的小学。虽然学习条件简陋,但他一直都是佼佼者。一年前去布拖读初中时,要早上6点多起床,沿着悬崖爬3个多小时,10点多才能到学校。即便这样,且沙子日也丝毫没想过退缩。

  “我从小学起就想读大学。”身处深山峡谷,且沙子日心念世界之大。他说村子里还没有过真正的大学生,自己要当第一个。

  且沙次尔的大儿子且沙史日,现在在布拖县拖觉中学读书,最小的儿子且沙日呷则在村子里的小学就读。“只要他们愿意上学,我一直供他们。”且沙次尔坚定地说。

  “我们将在河边整合出1500亩地,种植凯特芒果和脐橙,目前已经种下了120亩凯特芒果和50亩脐橙。另外,随着公路修通,村里的核桃、花椒、蜂蜜都将有很不错的销路。”走出且沙次尔家,记者听到村支书吉列子日正向来访者描绘阿布洛哈未来的发展蓝图。

  当然,这蓬勃发展的事业中,也有且沙次尔的一份。(本报记者 赵彩侠 王强 余闯 单艺伟)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