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都柳江畔书声琅

——贵州省从江县教育脱贫工作纪实

2020-07-20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大山腹地,密林环绕,潺潺都柳江自西向东穿城而过。苗族、侗族、水族等多民族聚居的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是我国尚未实现脱贫摘帽的52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随着近年来教育脱贫攻坚的纵深推进,人、财、物、力、智等源源不断向从江汇聚,巨大的变化正在这里发生。

  不落一户不漏一人,高位推动兜住保障底线

  一场夏雨过后,薄雾缭绕村舍,从江县下江镇宰养村驻村第一书记梁新源满头是汗,步履匆匆。

  “有个劝返的娃娃今天没去学校,得赶紧到家里看看。”一着急,脚下又是一个趔趄。当得知孩子只是身体有些不舒服,而并无辍学念头时,梁新源松了一口气。

  “全县失辍学学生虽已实现动态清零,但尚有部分学生因厌学到校不稳定,保学压力大。”从江县教科局局长张文良说,必须时刻把弦绷紧,谨防学生“二次辍学”。

  从江县多数村寨藏在大山深处,受制于交通环境条件、传统观念等的影响,控辍保学工作一度面临非常大的压力。

  2019年9月,贵州省教育厅支持保障从江县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工作专班成立,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鞠洪任专班班长,专班常驻从江,高位推动从江教育脱贫攻坚。从江县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全县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实施政府线和教育线“双线”责任制,以及县(区)长、乡(镇)长、村长、家长和县(区)教育局长、校长、师长“七长”责任制,夯实控辍保学责任。

  控辍保学的第一步是要摸清底数。2019年,从江县开展四次失辍学生信息排查,挨家挨户核查核实外流适龄生就读情况,通过大数据比对,精准掌握各乡镇户籍适龄儿童真实就读情况,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接着,全县教育扶贫干部和3000余名教师走村串户,到山上和村民一起放牛,到田地里和村民一起耕种,磨破了嘴皮讲政策,除了向家长反复宣传法律法规之外,大家还着重宣传“两免一补”政策、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

  “我还想读书。”辍学到广东打工3个多月后,在乡镇干部的劝说和帮扶下,15岁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小慧重回从江二中校园。

  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为了精准帮扶像小慧这样的孩子,从江县各乡镇严格按照“讲道理感召、特殊关爱感化、行政措施劝返、法治手段兜底”的要求,细化控辍保学方案,逐生落实“一生一案”,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

  外部“输血”自我“造血”,内外合力提升育人质量

  大歹小学,静静伫立在都柳江畔海拔600米的大山腹地。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内,科学实验室、音乐舞蹈室、图书室等一应俱全,孩子们在操场上欢快奔跑……一点都不像外人想象中的深度贫困村小学。

  为彻底斩断贫困代际传递,补齐大山里的教育短板,在澳门特区政府和澳门中联办的帮扶下,澳门基金会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援建大歹小学,于2019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

  “大歹村之前有一所小学,只有两个年级,学生们上完二年级后就得翻山到其他村或者县城的小学就读。”大歹小学校长王绍东介绍,有了这所新学校,孩子们就可以在家门口念完小学。

  “之前的学校又破又小,搬到这个又大又漂亮的学校,感觉像做梦一样。”建档立卡贫困生小潘说。

  除了整洁美丽的校园,任课教师也让小潘感到惊喜。为让大歹这个教育洼地冲进教育高地,从江县从各乡镇中心小学选派优秀教师。同时,贵阳市南明小学积极响应贵州省教育“组团式”帮扶工作安排,2019年11月,南明小学教育帮扶团队全面接管大歹小学。

  “我们着力解决大歹小学教育意识落后、教育能力落后、教育水平落后三个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全面加强学校管理和学校文化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改变生活习惯。”南明小学校长曹凤英说。

  大歹小学是社会合力帮扶从江教育的一个样板。最近几年,从江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校园环境更为优美。从江县还紧紧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全县98所乡镇完小以上学校与杭州萧山区、南京市优质学校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并通过乡镇完小以上学校对所辖94所村小、教学点进行辐射,实现全县所有农村中小学校“组团式”帮扶全覆盖。

  同时,从江县通过银龄计划,引进两名杭州退休教育专家到从江任校长。“我们要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真正把当地师资做强。”杭州退休教育专家刘诚平走马上任从江一中校长后,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动手编写各种教学、教案评价量表,与备课组研讨教学问题,为全校教工作学术讲座,积极引入多个来自杭州的优秀教育专家团队。

  为强化教师队伍建设,2019年,从江全县实施“县管校聘”,实行教师流动机制,并落实地方政府保障教师工资责任,保障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从江县还努力拓展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渠道。据统计,2019年,从江组织选派校(园)长、教师参加各级项目培训共1048人次,选派教育名师、骨干教师80人赴萧山学习,140人赴澳门学习。

  找准问题对症下药,精准帮扶激发内生动力

  最近,从从江县职业技术学校技能培训班毕业的甩旺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在从江某汽修厂干起了汽车检测与维修,全家人都为他感到高兴。

  甩旺来自从江县加勉乡的一户农家,初中毕业后想尽早外出务工。为了对接甩旺这样的青年人的需求,从江县依托从江县职业技术学校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没有一技之长,就没有自我造血的能力和奋斗的内生动力。从江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周光尧介绍,除了普通的中职课程,学校还专门开设有短期班,通过两三个月的订单式培养,尽早帮助学生实现就业。

  教育精准帮扶,从江县的工作还在往深、往细里去做。“这里的孩子,应该有更高的志向和眼界。”刘诚平说。

  从江一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他们普遍缺乏自信心和上进的动力,比较散漫,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比较弱。

  有鉴于此,志向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被安排上了日程。学校通过讲座、班会、升旗演讲、朗诵比赛等形式,改变孩子们被大山阻隔的狭隘认知,激发他们树立高远的志向。学校还规定,学生听见上课铃声,必须小跑进入教室,食堂杜绝随意弃倒饭菜的行为,学生们的纪律意识和节约意识得以强化。

  在从江职校,“德育打造”是学生管理工作改革的重大工程。学校大力培养学生爱国、遵规、守时、感恩、自律的意识和习惯,塑造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在大歹小学,帮扶团队不仅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上下功夫,还帮助学生从小培养卫生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以前,不少村寨的村民认为,生儿育女就是养牛种地、打工挣钱,不重视孩子的教育。教师和扶贫干部们走进寨子走到学生家中,大力宣传“考出一个孩子、脱贫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寨子”的理念,敲锣打鼓给村寨送高考喜报,通过教育帮扶和教师引导,通过这些看得见的变化和美好,大多数村民的思想观念已然有了改观。

  张文良说,用精准思维做好教育帮扶工作,使帮扶更具温度和人性化,使贫困地区的孩子能有信念和动力走出大山,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这是教育扶贫的使命所在。(本报记者 于珍 柴葳 景应忠)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