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高县强化教育脱贫“五过关”

2019-10-30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收藏

  近年来,高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坚定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聚焦打造“川南教育强县”目标,强化教育脱贫“五过关”,打通精准脱贫攻坚“关键一公里”,奋力推动教育脱贫与教学事业协调发展。

  突出提升政治站位,过好教育脱贫“责任关”。深入实施“心连”党建行动,始终坚持以“党心示范引领、民心紧随相融、党心连民心、心心相连”为核心要义的工作统领,全面深化打赢脱贫攻坚战“1+19+50”的组织保障体系(1个县脱贫领导小组、19个乡镇蹲点工作组、50个贫困村驻村工作组),创新打造党建·扶贫“心连网”助推脱贫攻坚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行圆梦学子不辍学等精准帮扶“9子”工作法,形成“党员干部主动带、贫困群众主动干、社会各界主动帮”的脱贫攻坚大格局。建立县级领导联系学校、县教体局班子成员联系示范校点制度,全县19个乡镇69个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统一归口县教体局党委管理,全覆盖实现学校党组织书记、校(园)长“一肩挑”,深入开展党员教师和建卡贫困户家庭、党员家长和贫困学生家长、优秀共青团员和学困生“三结对”活动,有效推动家校携手助力脱贫攻坚。

  突出教育扶贫优先,过好办学条件“改善关”。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今年全县新(改、扩)建校舍2.6万平方米,全县15所乡镇中学、19所乡镇中心小学校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计划投入资金9753万元,用于农村学校建设,每年教育扶贫兜底政策兑现1200万元,受益学生7000余人。严格对标补齐配优学校教师、保卫、营养餐管理等人员,2018年来先后引进乡村教师185人,招聘学校安保人员182人、学校食堂营养餐工作人员416人,县财政专项落实1900万元用于购买学校安保服务,每年安排1600余万元用于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和学校食堂营养餐工作人员补助。

  突出统筹融合发展,过好城乡一体“均衡关”。搭建以生美、师美、课美、境美为标准的星级美丽学校创建行动平台,已创建二星级美丽学校1所、一星级10所。建立学区教育联盟,按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分设五大学区,通过“龙头校+薄弱校”共建模式,实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校园文化、星级美丽学校创建等融合发展。实施名校、名校长、名师“三名工程”,通过成立名师工作室、评选表彰“骨干教师”“最美教师”等方式,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助推教学同研、课堂同步、资源共享等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已实现全县万兆骨干、千兆到校、百兆到桌的网络校校通,建成班班通1657个、学区龙头学校精品录播教室19个,学生在线注册率达90%以上。

  突出兜底保学扶志,过好教育脱贫“质量关”。整合各类资金对困难学生实施兜底资助,对符合各类教育扶贫条件的贫困学生进行公示,严格兑现政策、严格规范收费,确保执行脱贫政策不走样。目前已兜底资助学生3万余人次。抓牢抓实控辍保学工作,通过平台比对和走访调查,及时掌握贫困适龄儿童入学情况并建立动态台账。健全控辍保学县级领导包乡(镇)、部门和乡镇负责人包村、中层干部和教师包户责任制,通过送政策、送法律、送温暖、送教学“四到家”活动,确保全县义教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100%。坚持“教育扶贫、智力扶贫、产业扶贫”有机联动,抓住成都理工大学帮扶高县机遇,开展 “思梦圆梦•优秀学子成理行”活动、乡村人才能力建设专题培训、带薪厨艺培训,在成都理工大学开设“精准扶贫特色窗口”,依托“理工东苑超市”“云乐购电子商务平台”,销售高县农特产品。大力实施心理扶贫“双益”工程,培养种子教师230人次、服务学生4800余人次,激励贫困学生追梦圆梦,促进贫困户脱贫奔康。

  突出巩固脱贫成效,过好人民群众“满意关”。深化与成都理工大学、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校的校地合作,扩大与海尔集团、东莞步步高等30余家企业的县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发挥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作用。持续优化农村校园点布局,建强群众身边的学校特别是村小和村办幼儿园,为全县适龄儿童提供基础教育保障,夯实脱贫根基。将全县教育系统人才资源充实到农民夜校师资库,为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2018年以来,充实农民夜校兼职教师1032人,免费为群众开展各类技能培训6000余人次,带动群众增收1500余万元。

高县教育和体育局

2019年9月16日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