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凝心聚力再出发 乘风破浪更远航 扶智强教助力脱贫攻坚

——景泰县教育脱贫攻坚典型材料

2019-10-15 来源:甘肃省教育厅收藏

景泰县教育局

(2019年9月16日)

  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景泰县教育局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讲话精神,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着力构建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核心,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进一步降低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辍学率,稳步提升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质量,促进贫困家庭在根本上脱贫致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强化工作保障,扎实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景泰县教育局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股室主任为成员的教育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对教育脱贫攻坚进行总体统筹安排;建立教育局扶贫办、学区工作站、学校工作室、教师工作点的“四级联动”机制。不断调整充实学区领导班子和教育局各个股室力量,加强了教育扶贫工作,各学区进一步调整充实了学区精准扶贫工作站,各学校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室,每位教师包组包户,上下联动,相互配合;教育扶贫专干每月与县扶贫办、乡镇大数据平台管理员进行对接,对全县所有建档立卡户学生信息进行核查,摸清底数,不断维护大数据平台信息,确保信息精准。设计完善了《景泰县教育局贫困家庭学生帮扶信息表》和《景泰县教育各学段建档立卡户学生信息证明》。严格遵循“一户一策”工作流程进行操作,严肃工作纪律,坚持“谁入户、谁登记、谁审核、谁负责”原则,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我县教职工多次进入建档立卡户进行信息核对,完善《景泰县教育各学段建档立卡户学生信息证明》,完成《景泰县教育局贫困家庭学生帮扶信息表》登记。

  强化科学决策,推动教育教学全面发展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科教兴县”战略和“三个优先”发展原则,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高中教育发展的十条意见》等重大政策性文件,强化政策助推力度,优化教育顶层设计,保障高中教育优先发展。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县中考成绩稳中向好,高考成绩逐年攀升,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呈现出步步高升的强劲发展态势。

  每学期组织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及时传达中央、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县教育工作及精准扶贫工作。全县教育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注重内涵提升、增强发展动力,努力打造教育强县),聚焦“两大任务”(以安全为第一责任,确保系统稳定;以质量为第一要务,确保持续发展),践行“三大理念”(教育质量是教育之命脉、教书育人是教育之职责、教育平安是教育之基石),实施“六大行动”(学前教育普惠扩面行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行动、高中教育提质行动、立德树人实效行动、高效课堂建设行动、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行动),实现“四项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品牌有新提升,保障公平和改善民生有新提升,队伍精气神和履职尽责能力有新提升,依法治教水平和教育形象有新提升)。打好党建工作堡垒战、教育发展整体战、队伍建设持久战、质量提升攻坚战、教育民生保卫战、内涵提升关键战等“六大战役”,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9年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二本上线率达到72.71%,位居全市第二。全县中考全科平均分连续两年居全市第一。

  严格落实控辍保学,提升义务教育巩固率

  根据景泰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景政办发〔2018〕100号),制定了《教育脱贫攻坚重点领域固强补弱3+1冲刺清零行动实施方案》(景教发〔2019〕176号)和《景泰县教育局义务教育有保障冲刺清零筛查工作方案》(景教发〔2019〕181号),专门成立义务教育有保障冲刺清零筛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程序合理高效。

  依法依规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的权利,把控辍保学清零筛查工作列入重大议事日程,中小学校长及各村委会(社区)主任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切实解决筛查核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积极与公安部门衔接,核对户籍与学籍问题,将核查结果分发各学区,由各学区、乡镇政府、学校全面摸查本辖区适龄儿童少年的基本信息,特别是做好残疾儿童、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情况摸底,建立健全造册建档工作机制,依法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进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县教育局对各学段建档立卡户学生信息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台账,统一制定了《一生一规划》,全县2696名教师对3469名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跟踪帮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扶措施,确保建档立卡户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对义务教育适龄儿童进行核查,摸清底数,确保按时入学;有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入学的办理了缓学手续,对重度残疾不具备上学条件的义务教育适龄儿童采取了“送教上门”措施,每学期不少于2次,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一人辍学。目前随班就读学生135人,送教上门33人。

  “一条龙”帮扶,教育精准扶贫全覆盖

  景泰县实行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一站式”全程资助政策,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子女都能顺利完成学业,不断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水平和社会效益,各项惠民资助政策得到全面有效落实。不断探索、建立健全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全面构建起国家、社会、学校集奖、助、贷、补、减、免多位一体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立足教育脱贫攻坚实际,依托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和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对受助对象因人施策,区别不同情况,以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精准资助为重点,实现了符合国家资助政策的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学段全覆盖、对象无遗漏、资助最优先、标准最高档、过程可查询,结果全告知”,做到每一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三不愁”。

  为确保党的惠民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不断加强学生资助工作的规范管理。规范资助对象的认定,坚持公开资助政策、公开工作流程、公开评审评议“三公开”制度,确保实现精准识别;规范资助资金的发放,严格执行“一宣传、二申请、三评审、四公示、五发放”的操作程序,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规范资助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使用与销毁等工作,保证资助工作各个环节留有痕迹、公开透明。与此同时,通过印制“景泰县教育惠民政策明白卡”,设立“景泰县教育惠民政策宣传牌”,发布《致初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努力做到家喻户晓。

  截至目前共投入各类学生资助资金3.9亿元,惠及学生229655人次。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教育扶贫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如何确保教育“精准扶贫”,改变贫困地区师资不足的现状,扶智先强教,无疑是当务之急。景泰县建立了贫困地区教师统筹补充机制,通过“特岗教师”计划、事业单位招考和校园招聘等多渠道引进、补充教师,2015-2019年共招聘、招考教师336名,有效缓解了农村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认真落实《甘肃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努力改善贫困地区教师待遇,2014-2019年发放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发放生活补助2525万元,惠及教师7936人次。

  健全完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师培训体系,制定了《景泰县教育系统中小学教师五年培训实施方案》,重点推动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为每一个贫困村学校培养一名学科骨干教师或名班主任,依托景泰县教师进修学校,建立了“景泰县教师培训发展中心”,承担全县教师培训任务。截至目前组织各级各类培训培训教师32680余人次,其中贫困村学校教师培训86人。

  完善了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措施,每年送教下乡不少于4次,实行捆绑式考核。选派93名城区骨干教师,深入农村偏远薄弱学校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工作。评优选先,晋职晋级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基层职称评审时,按照6:4的比例,分配到乡村和城区学校。

  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

  按照“保基本、兜网底、补短板”和“广覆盖、保基本”的原则,结合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全面改薄项目。2014-2019年,我县教育系统共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90个,投入资金3812万元,新建保教用房12097平方米。有效推进学前教育向行政村延伸,实现了有学前教育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2.4亿元。新建、维修学校316所,新增校舍面积50789平方米;设备购置资金4533.18万元,完成了上农村初中和部分小学学电暖气改造工程。通过实施全面改薄项目,我县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校舍、图书、实验仪器、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运动场地等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扎实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

  景泰县教育局制定并实施了《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教育行业东西部扶贫协作三年行动规划(2018年-2020年)》,2018年选派10名管理人员和15名骨干教师,2019年选派5名管理人员和10名骨干教师赴天津市西青区进行为期30天的,交流学习活动,同时天津市西青区2018年选派1名骨干教师,2019年选派15名骨干教师来我县开展为期30天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加强了天津市西青区与景泰县在优质教育资源方面的交流共享,提升了双方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建立了西青-景泰联盟校帮扶结对,通过采取“1+片区”方式,即“西青区1所优质学校+景泰县片区薄弱学校”组建联盟校,通过信息技术、现场互动等方式,开展课程、教学及综合素质拓展活动、教科研等方面的双向交流活动,力争做到线上交流常态化、线下交流每学期一次,示范、引领、带动景泰县薄弱学校发展。目前我县学校与天津市有关学校共签署结对帮扶协议20份(2018年10份,2019年10份),其中:结对帮扶幼儿园协议3份、结对帮扶小学协议10份、结对帮扶中学协议6份、结对帮扶中职学校协议1份,帮扶学校之间积极开展交流活动。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