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弘扬工匠精神 服务经济腾飞——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综述

2016-05-11 来源:黑龙江省教育厅收藏

  独具匠心的全省职业教育宣传活动正在进行。有绥棱黑陶、黑河鄂伦春桦树皮画、克东满绣、林甸芦苇画等传统技艺的现场制作,还有3D打印机精准打印小型模型、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对抗赛,这是一场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展示,是现代职业教育对技术技能、工匠精神“传承”与“发展”的诠释,是职业教育落实“五大规划”、“龙江丝路带”发展战略和“十大重点产业”建设,增强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的实际步骤。

  哈二职与德国开展合作办学, 中德诺浩合作项目德方专家来校讲学助推高技能汽车人才培养

  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职业教育受到了党和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2014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就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时隔9年,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又相继出台了六部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方针、时间表、路线图,为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再次注入了磅礴动力。

  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全省公办职业院校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同时通过省人大开展执法检查、省政协专项研讨和政府专项督导、宣传引导等形式,凝聚共识、更新观念、优化环境,转变了一些地方、部门以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营造了社会各界关注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我省职业教育呈现快速跨越式发展势头。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困难,加大职业教育经费保障力度,力保职教专项经费按时足额下拨,并落实了地方投入责任,明确了省级统筹、市县为主、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多元投入方式。从2011年至2015年的5年间,全省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348.1亿元,职业教育经费逐年递增(2011至2015年分别为56.1亿元,66.9亿元,65.1亿元,75.8亿元,84.2亿元)。2015年,我省建立了职业教育生均经费保障机制,确定到2017年逐步将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提高到1.2万元标准,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按专业类型分档确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最低不少于3000元。中职免学费已覆盖近65.22%的学生,助学金覆盖率近15.54%学生。从2015年春季学期开始,助学金的标准从1500元提高到了2000元;高职奖学金覆盖近3.16%学生,助学金覆盖24%以上的学生。强有力的投入保障和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极大地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职业学校“黑板上种田、课堂上实训”的办学条件,机器轰鸣、仿真车间、对接工位的现代工匠素质教育,使职业院校的社会吸引力逐步加大,免学费、助学金等资助政策被人们逐渐熟悉,龙江大地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逐步树立,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正悄然形成。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翻看5年来我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成绩单,一串串闪亮的数字引人注目。2015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375所;在校生32.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5.7万人,中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6.3%。独立设置高职院校43所,全日制在校生19万人,高职毕业生6.9万人,年终就业率为96.3%,比全国平均水平90.4%高出5.9个百分点。

  “万贯家财不如薄技在身”。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安徽花石乡大湾村时说“要做好教育扶贫,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教育跟不上世世代代落后,学一技之长才能有更好的保障。”大量案例证明,职业教育在技能脱贫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无数农村孩子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顺利就业,实现了个人和家庭的脱贫;无数贫困家庭的孩子通过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圆了大学梦,成为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获得了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的机会。黑龙江商务学校的毕业生李甫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李甫,一个地地道道东北林区的穷孩子,1994年就读于黑龙江省商务学校,家境贫寒的他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凑齐了学费,靠勤工俭学度过了三年中专生活。他的勤奋苦学感动了老师,学校机房每晚为他免费开放,他如饥似渴的钻研平面、动画、影视后期制作技能。功夫不负苦心人。1999年,他凭借一名中职学生的出色能力,获得了和大学本科生同台竞聘省电视台的机会,最终以超常勇气和技能被破格录用。2001年,他加入中央电视台;2004年他创建了北京完美动力集团,任北京完美动力集团总裁;2011年,他创建会员达2000人的SCC超级跑车俱乐部。实现了不唯学历凭能力,一技之长改变命运的华丽转身。近10年我省职业教育培养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228.4万人,基本覆盖了我省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2015年完成现代农业创业与互联网+培训13109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3760人。职业教育不仅在提高我省劳动者素质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更在稳定就业、促进公平、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航空中专工作在成都高铁的学生们。

  改革奋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渠清如许,源头活水”。改革要从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入手。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全省共设计22个重大改革项目,有8个是职业教育试点项目。项目设计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涵盖了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集团化办学、实训基地、示范校建设、专业规范化、课程改革、信息化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八个方面。同时跟进项目实施推进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真正做到了导向明确、措施有力、运行有序,效果明显。

  “骨干示范院校建设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近10年,我省先后获批7所国家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25所国家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在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建设和高职人才质量提升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涌现出一批有特色、规模大、质量高、资源优的“职教航母旗舰校”。其中: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服务我省千亿斤粮食保障,牵头指导省部共建现代农村职业教育试验区建设;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率先开展系统内单独招生,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高铁建设紧缺人才;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成效显著,数控、汽修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全国领先;黑龙江职业学院引进台湾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实施“成果导向+行动学习”全新教育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办学理念,争取世行贷款,大手笔进行现代职业教育园区建设;“万人强校”黑龙江林业卫生学校实施“德标一体化”国际化办学,引进德国教学模式,涉外护理专业毕业生走出国门,供不应求;哈尔滨第二职业高中深化内涵建设,教学质量高,办学吸引力强,学生多次多项在全国技能大赛获奖,参赛选手获奖人数占我省国赛选手近三分之二;哈尔滨现代服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带领全国18所中高职院校、20家旅游行业企业主持国家旅游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农业强省优先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我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国家“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省份,一直重视优先发展农村职业教育。2012年7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了《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成为全国唯一的以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为主的省部共建试验区。试验区建设按照“目标引领、试点探索、政策指导、阶段评估、完善方案、持续改进”的建设路径,围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配合国家“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项目,提供人才支撑这一主题,以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在统筹职教资源、服务经济发展、发挥示范作用等方面取得可喜进展。先行先试,为国家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借鉴。

  “传承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五”期间我省明确提出重点建设100个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目前已经建立了以“满族剪纸艺术”“赫哲族鱼皮加工技术”“黑陶工艺”“芦苇画”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传统文化产品开发中心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推进了具有龙江特色的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培养省域传统工艺的落地人才,助推了全省民族工艺技术的传承发展。

  “不拘一格降人才”。我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主动加快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实施职业院校招生制度改革。2014年,我省以涉农专业为突破口,选定14所高职学院与85所中职学校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工作,编制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初步构建起“十个衔接”的贯通培养模式。2015年,共有25所高职院校530多个专业点开展了单独招生试点;参加专业对口升学考试职业高中毕业生4250人,3792人被录取,录取率89%。目前,我省中高职院校已启动国家现代学徒制专业试点,真正实现了学生“入校即入厂,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

  布局调整,资源整合。2015年我省加快推进各市(地)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整合力度,通过撤销、合并、转型、停办等方式,优化了中等职业教育布局,基本形成了一个县(区)建一所职教中心的办学格局。据统计到2015年底,仅教育部门主管的中职学校已由361所减至242所。从根本上优化了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质量和整体效益,为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哈现代服务学校烹饪专业刀工展示。

  业精德诚,筑人人皆可成才之路

  立德树人是根本。“立业先立人,立人先立德”,职业教育要将德育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成长成才、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专业技能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蔚然成风。以“弘扬民族精神,树立职业理想”为主题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是一项由教育部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动员,学校操作的常规德育实践活动。2015年我省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101个。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每年由教育部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行业共同举办,围绕职教专业和相应岗位要求组织的学生职业技能和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制度。我省以大赛为抓手,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在近三年的大赛中,中高职院校参赛选手取得可喜成绩,共获得一等奖13项、二等奖43项、三等奖129项。2013年荣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部地区最佳进步奖。

  教师队伍是支撑。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教育,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和支撑。我省从顶层制度建设抓起,制定了“黑龙江省‘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办法”等制度,在教师专业发展上积极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得到了国家职教专项督导组的认可,案例收纳进《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报告》,国家教育部门户网站公布,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中国教育网、央广网等数十家权威官方媒体报道。到目前,高职有一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教师达到40.17%,双师素质教师占58.32%,中职学校特聘行业、企业兼职教师4492人,占专业教师的18%。中职采取挂职、顶岗等方式培训“双师型”教师5699人,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40%;参加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和出国进修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3.5%,骨干教师受训率100%。近三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我省教师取得一等奖2项6人、二等奖10项28人、三等奖29项85人的好成绩。2015年中职组教师成绩位居全国第九,并首次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大赛最佳组织奖。

  产教融合是路径。省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设立专项资金、支付学生实习报酬和办理保险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提升行业指导与企业参与度。2015年实施的《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联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建立职工继续教育制度,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支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建立了23个行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基本覆盖了我省主要产业。组建省级职业教育集团12个,地方性职业教育集团6个,共有667个行业企业及科研机构参与,惠及中、高职及本科在校生143万人,建成“校中厂”298个和“厂中校”995个,学徒、订单培养学生总数达28166人。中铁、中建、中兴、中石油、宝马、哈尔滨电站、农垦北大荒集团、农垦九三集团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纷纷入驻我省职业院校,联办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构建了“现代学徒制”、“校企双主体”、“多元订单”等各具特色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4所院校成为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先进性。

  专业建设是关键。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紧围绕五大发展规划和十大重点产业实施,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近三年,各高职院校加强产业对接,撤销或停办152个供大于求、就业不理想的专业点,新增云计算、对俄经贸、现代智能农机装备技术、老年服务与管理、家政、智能家居安保等150余个专业点,优先服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对俄经贸和公共服务等重大战略,不断增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和创新驱动新常态下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通过国家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国家示范院校重点专业建设、省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等项目建设,支持高职重点专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我省中职学校省级有重点专业49个、148个专业点。绥芬河职教中心的经贸俄语、电子商务专业对接“龙江丝路带”和对俄贸易,繁荣了当地外贸经济发展;齐齐哈尔铁道工程学校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主动服务高铁建设,输送铁路建设高技能人才。哈尔滨航空中等专业学校、佳木斯旅游学校、哈尔滨汽车职高学校“一校一品”,学校专业建设特色鲜明;黑龙江省商务学校率先在我省中职学校实施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学分银行,并发挥财经商贸专业省级教师培训基地作用,引领全省财经商贸专业发展;哈尔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校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作用,财会、计算机专业与用友公司、联想集团校企深度合作,做强优势专业;哈尔滨轻工学校食品加工专业、大庆蒙妮坦职高美容美发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培养大批接地气、留得住的高素质劳动者。重点专业建设优化了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结构布局,增强了专业对接产业结构调整,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创新创业是动力。李克强总理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有9亿多劳动力,每年有700多万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创业创新之中,催生了新供给、释放了新需求,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还是扩大就业的有力支撑。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和创新素质是工匠精神的应有之意,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宗旨,职业院校毕业生是“双创”的主力军。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为我们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为我们国家在2020年成为创新国家服务。全省职教战线深入落实《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意见》,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一体两翼式”等多种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每年支持项目达1429项,以每校100万元的额度,重点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习示范基地。利用创新创业的平台,吸引社会资金和技术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社会实践,积极推进校内校外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哈尔滨华南城有限公司等社会力量搭建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首期3.5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入驻各类创业型企业55个。每年举办或支持举办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学生参加的创新创业类比赛200项以上,为学生将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产品提供舞台,搭建平台。2015年,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由2014年的0.55%提高到3.76%,其中,在我省新经济增长点领域创业就业人数比例达29%。我省职业教育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正在逐步成为企业CEO、技术能手、技术大师、大国工匠。

二职在2014年全国技能大赛中餐烹饪专业获奖选手合影,白云博荣获热菜项目一等奖。

  任重道远,我省职业教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面向“十三五”,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号角已经吹响。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对构建新时期龙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出系统设计。职业教育由于发展历史较短,长期以来积累的体制、机制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仍然困扰职业教育的前进步伐。权威人士认为,职业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是教育结构性短板,发展职业教育仍是“十三五”期间我省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领域。新的历史起点,将针对我省职业教育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加大政策、资金、项目等倾斜扶持力度,努力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依法治校,简政放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十三五”,职业教育依法治校,完善省级制度体系是当务之急。“举网以纲,千目皆张”,修改现行地方法规,出台配套改革政策和制度措施,把中央、省对各地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细化为省级配套制度与标准,制定出台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高职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关于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结构布局的意见等相关措施,进一步释放职业教育政策红利。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落实省级职业教育行政审批项目精简规定,省职业教育管理工作重心将转移到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检查上来。

  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职业院校依法加快学校章程建设,建立规范、科学的院校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加快我省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标准建设。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开展诚信招生承诺、学籍信息核查、教学标准落地、实习管理规范、平安校园创建、财务管理规范等六方面专项治理活动,加强学校管理自身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提升职业院校管理水平。

  问题导向,把脉诊断人才质量。适应我省职业教育由“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的战略转移,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人才质量评价制度及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定期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办学水平和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评估。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加大政府督导力度,逐步建立健全以行业、企业、非行政部门为主体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加强培养质量监控。

  深化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计划在2017年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搭建人才“立交桥”。以我省开展早期试点的6所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引领,引导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本科职业院校转型发展。加快构建我省从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代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长的“立交桥”。职业教育为培养服务龙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实现职业技术技能积累,使我省从人力资源大省迈向人力资源强省提供重要支撑。

  职业教育向蓬勃奋发的春天走来。

  “东风吹来满眼春,潮起正是扬帆时”,职业教育正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绽初春之色,迎夏之芳华,承工匠精神,铸腾飞华章,方兴未艾时,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郭晴(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