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10年带动万人参加志愿行动,免费培训一大批乡村教师——

李淑芳和她的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

2015-12-17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这是一间普通的单元房,地处青岛市某小区,房间里,墙上贴满了合影照,照片上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山东沂蒙、贵州安顺、河北三河、甘肃陇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职业:乡村教师。

  10年前,来自青岛即墨的农村教师马玲叶第一个住进了这里。当时她不曾想到,在这之后的10年间,又先后有4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教师住进了这里。当时给他们做培训的只有两三位教师,而现在教师队伍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包括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大学教授、一线名师和名校长、在校大学生在内的庞大志愿团队。

  这间“爱之屋”的主人,也是这个爱心志愿团队——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的发起者,叫李淑芳,是青岛市教育局的一名普通公务员。

  6张上下铺与748本课堂笔记承载的爱心故事

  “这是一份融入生命的美好事业。”有着5年民办教师经历的李淑芳一直关注农村教育,在她看来,农村教育这些年之所以难有大改观,问题就出在乡村教师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

  2005年,李淑芳在青岛市教育局的支持下成立了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这是一个公益组织,专门为农村教师提供培训与交流机会。2011年,她拿出4万元积蓄,把自家没住过一天的新房改成教师宿舍,免费提供给农村教师到青岛学习时住。屋里的6张上下铺铁床,是她和丈夫动手安装起来的,到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来过的农村教师都睡过这6张床。

  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最年长也是唯一一名专职志愿者,是70岁的退休教师周加惠教授。刚见面,周加惠就拿来一份厚厚的名单,上面记满了各地来培训的教师名字。记者看到,这份名单上有394个人的名字,每个人来自哪个省份、任教哪所学校、属于第几批培训人员,一目了然。“除了挂职培训,我们上周做了第748次送教下乡。”周加惠一边介绍着,一边又递给记者一摞厚厚的课堂笔记。748个课堂记录本,背后是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周加惠动情地说:“我已经70岁,腿脚有些不太好了,但我还想坚持做下去,要把这个记录记到第1000本。”

  探索送课到农村的实境研修培训机制

  “送课到农村是一种镜子效应,影响和收获是双方的。”李淑芳认为,送课是一个形式,关键要看怎么送。经过不断实践,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的名师名校长团队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机制——“同课异构”+“同读一本书”+“同谈一个话题”。具体做法就是在送教下乡时,安排志愿者教师与乡村教师共同执教一堂课,课题由农村教师确定,听讲的是农村学生。“无论支教教师,还是乡村老师,在这里都会得到快速成长。”李淑芳说。

  到青岛黄岛区送课的教师曲青雁和评课教师徐秀华告诉记者,他们送的是一堂“折线统计图”课,刚接到任务时,他们都非常紧张,因为这堂课很难上。教研组的几个人在一起探讨和研究,先由两位执教老师谈各自对教材的认识、备课思路以及如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由听课教师就自己听课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与两位教师现场交流。大家围坐在一起,对这两节课重新回放、梳理、质疑、解析。教室就是培训现场,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和教师们的疑惑就是培训课题,这种水乳交融的培训场面令人印象深刻。在不断研修过程中,城乡教研的质量都得到了提升,这种同课异构的实境研修模式也越来越多被其他地区和学校借鉴。

  四大联盟带动万名“草根”志愿者行动

  一些爱心人士的参与,解决了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的很多后顾之忧。

  青岛天桥宾馆老板张方信听了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的爱心故事后,主动提出让农村教师免费吃住;丰硕堂大药店总经理张洪义不仅免费提供教师们的日常药品,还捐助了两台笔记本电脑;海韵琴行总经理莫蓓茜送来了电冰箱和微波炉;市政协委员活动工作室的张会进主任则拉来了十余箱大米;威海市第二实验小学专门订做了脸盆架和教师们练字用的小黑板……

  十年坚守,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如今已接收全国40多批次乡村教师到青岛中小学挂职培训,1000多次送教下乡,并由此先后成立了名师联盟、名校长联盟、家长联盟、大学生联盟等。校长联盟定期开展学术研讨、集体参与学校诊断、开展课堂教学交流,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的校长脱颖而出。

  山东路小学原校长李全慧作为校长联盟的“盟主”,对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正是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邀请专家帮助把脉学校规划发展,最终确立了民主教育管理的思想”。在校长联盟里,校长之间可以开诚布公地把学校办学的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大家共同研究、出主意。在这个团队里,不仅有名校长,还有全国顶尖的教育专家帮助把脉,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校长都能得到较快成长。

  如今,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被志愿者们亲切地称为“支教岛”,并成为一种无形的品牌。(特约通讯员 金红蕾 彭雪亮)

(责任编辑:谢沂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