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宁波市印发中等职业教育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2016-04-08 来源:宁波市教育局收藏

关于印发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甬教职〔2016〕76号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属中等职业学校,各有关单位:

  为落实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加快实现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我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将《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校)实际,认真学习研究,积极组织实施。

宁波市教育局

2016年3月15日

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管理水平提升

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全面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开放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坚持依法治教,加强政府统筹,推进治理开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更新管理理念、完善制度标准、创新运行机制、改进方式方法、推广先进经验、消除发展短板,为加快实现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经过三年努力,市、县两级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环境更加优化,职业学校现代治理体系基本建立,办学规范精致,专业品牌树立,质量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二、主要措施

  (一)改革招生体制

  为推进建设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专业,强化全市中职学校专业布局市级统筹,严格执行新设专业可行性方案论证与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制度,鼓励各中职学校优势专业、新兴特色专业跨区域招生。从2016年起,逐年推进专业性质转换,到2018年全市中职学校的职业高中专业基本调整为职业中专专业。加强中职学校招生计划全市统筹,所有专业招生计划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后报市教育局商市发改委批准,毕业证书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验印颁发。加强中职学校与技工院校招生统筹,实行统一招生政策、统一招生计划、统一招生宣传、统一志愿填报、统一招生录取。鼓励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开展初中起点五年制专业建设,探索与应用本科“3+4”衔接专业试点。稳定中职学校“3+2”、五年一贯制专业培养规模,新设中高职衔接专业需满足《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适合专业类别要求。

  规范中职学校招生行为,推进阳光透明招生。各中职学校未经上级主管部门许可不得随意扩大招生规模、变更招生专业,不得在招生录取系统以外违规录取考生,不得录取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考生。中职学校要做好招生咨询、宣传工作,鼓励通过校园开放日、职业体验活动等方式增进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了解,不得以虚假宣传、混淆概念、违规承诺、封锁信息等方式招生。

  (二)规范学籍管理

  全面落实《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规范学籍建立、变动等程序。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做好每位学生电子学籍在各学习阶段的接续工作,中职学校应当从学生入学之日起建立学生学籍档案,学生学籍号一人一号,终身不变。学生转学应在当期学期结束后或新学期开学二周内进行,学习未满一学期、毕业年级和休学期间的学生原则上不予转学。省市内转学须经转出、转入双方学校同意,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跨省转学须经双方学校同意,并由市教育行政部门报省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全面启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做好信息录入与变动登记工作。建立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学籍管理负责人培训与考核制度。

  (三)加强实习管理

  严格执行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切实将学生实习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加强与实习单位合作,制订实习方案,落实企业师傅,完善考核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可逐步推行中等职业教育“2.5+0.5”学制,将学生集中实习时间压缩至半年以内。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校企合作采取“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方式,灵活安排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实习任务。建立学校、实习单位、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实习管理服务体系,推广使用“实习通”管理系统,全程服务学生实习过程,实现即时信息交换与质量反馈,并对学生实习工作落实到位的企业给予奖励。各中职学校要加强学生实习阶段的师资力量配备,实时掌握实习单位工作落实情况,对合作实习单位作动态调整,确保学生实习专业对口、实习质量有保证。

  (四)推进智慧管理

  发挥“互联网+”模式优势,大力推动中职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广泛应用物联网等技术,普及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化校园管理。加强学校校园门户网站建设,将门户网站建设成为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形象展示的平台和窗口,推进开放办学。鼓励学校建设网络学习平台,提高数字化精品课程质量和数量,广泛应用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建设全市中职学校信息采集系统,以系统信息作为各地、各校各项考核评价的主要支撑数据,提高数据信息采集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推进“校企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工作站管理,强化数据充实、更新,建立结果反馈机制。鼓励县(市)区教育局门户网站设立职业教育版块,与宁波职成教信息网对接,进一步向社会公众展示职业教育办学成果。

  (五)加强安全管理

  强化校园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健全门卫值班、出入登记、巡逻防护等各项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提高现代化技防能力,加强学生宿舍、食堂、实训室、运动场所等重点区域的安全防护。加强学生法制教育,鼓励采取与检察院、法院等共建未成年人工作室等方式,提高师生法制意识。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把交通安全、火灾防范、防踩踏事故、防溺水、防人身伤害、禁毒等作为学校安全教育的重点,同时开展防诈骗、防传销、防邪教及防止不良网络信息侵扰的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对有不良情绪苗头的学生加以心理疏导。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结合集体活动经常开展地震疏散、火灾逃生等各类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做好在甬新疆班、西藏班等内职班学生学习、生活等各项工作。

  (六)提高办学品质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鼓励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打造统一视觉系统,改进自然景观,营造人文环境,优化育人环境,实现精细雅致。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校创造条件,开展各种主题活动、社团活动,为学生个性与特长发展服务。鼓励学校提炼各自校园文化内涵,制定校训、校徽、校歌,制作形象片、宣传册、文化墙,设计特色校服、专业服、班服,形成学校文化凝聚力。坚持优秀产业文化、传统文化进校园,加强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教育,重视职业指导和生涯规划课程,服务学生职业发展。推进“劳模进职校”与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鼓励学生利用专业技能与特长,为企业、社区、特殊人群提供公益服务,将志愿服务列入学生素养考核。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动每所中职学校结合专业建设“创业一条街”与“创新实验室”,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完善市、县两级“文明风采”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学生才艺大赛等活动,为学生成长提供交流与展示的平台。

  (七)完善评估体系

  加强县(市)区职业教育教科研部门建设,建立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开展专业教学合格评估、技能普测抽测、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工作。建立学校教育质量年报制度,2016年率先在国家和省改革发展示范校、市直属中职学校中实施,2017年全部中职学校参与,并通过一定方式向社会发布。完善直属中职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合理制定发展性指标,充分发挥发展性评价的办学引导作用。大力推进第三方评估工作,定期发布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持续开展中职学校办学社会满意度测评与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不断改进学校办学。

  三、保障条件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本区域中职学校的管理与指导,保障学校办学条件,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各中职学校要根据教育部、宁波市整体部署,制定工作方案和年度推进计划,完善工作机制。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每年6月上旬、12月上旬分别报送一次工作进展材料。

  加强对管理工作的绩效考核,将中职招生、学籍管理、实习管理等重点工作列入目标考核指标。加强督查调研、跟踪问效等工作力度,采取实地考察、随机抽查、群众评议、企业走访等多种形式,建立立体化的中职学校管理工作监督体系。

  (二)加强综合改革

  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为目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管办评分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师生积极性。建立多渠道的校长选拔任用机制,探索实施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由理事会选拔聘任。建立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完善问责和退出机制。扩大学校在岗位设置、人事管理、财务基建等方面的自主权,实现管理重心下移,鼓励学校设立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建立以章程为核心的学校制度体系,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保证教职工、学生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的知情权、参与权。

  (三)加强宣传发动

  全面开展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平面媒体、门户网站、新媒体等作用,使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深入各中职学校与社会公众,扩大公众参与面,形成工作合力。发挥教科研在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学校管理专家队伍建设,跟踪行动计划的实施进展情况,并及时提供专业指导。

  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信息报送与宣传,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了解各地各校工作进度,对工作中发现的典型及时予以报道与推广,对优秀管理案例进行征集、宣传和总结推广,切实将提升管理能力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强化管理改变学校办学面貌,增强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

(责任编辑:耿道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