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浙江省:教育为先 精准施策 注重联动 扎实做好防范学生溺水工作

2022-08-30 来源:基教司收藏

  浙江省教育厅高度重视防范学生溺水工作,根据《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的通知》等相关工作部署要求,针对暑期学生溺水死亡事故高发的特点,创新工作举措,加强安全教育,注重数据分析,强化部门联动,全力防范学生溺水。2021年学生溺水死亡事故同比2012年(当年建立学生非正常死亡采集分析系统)下降了77%,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

  一、各级重视,切实提升全社会防范学生溺水的共识

  浙江省江河、湖泊、水库众多,学生溺水风险较高,防范学生溺水任务尤为艰巨。浙江省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深刻领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社会少年儿童安全防护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发展理念,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保护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高度,把防范学生溺水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来抓,坚决遏制学生溺水事故多发群发势头,确保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安全。一是认真部署,省委、省政府领导每年听取防范学生溺水工作汇报,对保护学生生命安全,防范学生溺水工作提出要求。教育部等五部门作出相关工作部署后,我厅立即下发了关于切实强化暑期中小学生溺水事件预防工作的通知,对全省防范学生溺水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要求各地各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工作要求做深、做细、做实防范学生溺水工作。杭州、湖州、嘉兴等地均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部署学生防溺水工作。二是加强研判,今年上半年组织开展防范学生溺水在内的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在各地深入排查分析的基础上,省教育厅召开上半年安全形势分析会,对防范学生溺水工作进行了重点研究,在深入分析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三是强化落实,各地普遍按照要求开展教育防范学生溺水专项行动,如宁波市由公安部门牵头抓全民防溺水工作;绍兴诸暨市委平安办牵头专题部署预防溺水专项行动;丽水等地每个镇(街道)分别召开防范学生溺水工作会议,落实防范学生溺水工作的属地责任;舟山嵊泗县每个村(社)均落实“五老”人员在重点时段开展防范学生溺水巡逻、劝导。四是层层考核,将暑期中小学生防溺水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对市、县(市、区)建设“平安浙江”的考核,各县(市、区)也将防溺水工作纳入“平安乡镇(街道)”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落实了地方政府的责任,切实发挥了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企业等基层组织、单位在防范学生暑期溺水方面的重要作用。五是倒查问责,2019年省教育厅建立了涉校涉生安全事故(案事件)倒查分析工作机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校防溺水工作的指导和督查,认真开展对事故的倒查分析,查明事故原因,举一反三,加强防范。对教育责任不落实、管理措施不到位、重点水域漏管失控等导致学生发生群死群伤的,严肃追究学校安全教育和相关部门、单位的监管责任。

  二、把握规律,切实提高防范学生溺水工作的针对性

  针对青少年溺水事故高发的现象,省教育厅建立了数据库对溺水事故发生的年龄段、时间段等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努力摸清事故发生的规律,找准工作的重点。经过对近几年学生溺水事故的分析,发现学生溺水事故发生的年龄段以7—12岁为主,即主要集中在中小学阶段,占事故总量的90%。按事故发生时段分析,青少年溺水事故主要发生在暑假,从时间点上看主要集中在14—18时左右,占溺亡事故总数的62%。按性别分析,青少年发生溺水事故主要为男生,占溺亡事故数的71%。在发生意外的学生中,无家长陪伴发生事故的占92%。从分析看,学生和家长安全意识淡漠,监护人安全监管不到位,河塘水库无人巡查值守,危险水域缺少应急救护设施等,是造成学生溺水死亡的重要原因。通过数据分析,找准工作的重点对象、重点时段、重点水域,集中人力物力,加大工作针对性,科学有效地展防范青少年学生溺水工作。一是排查重点人群。各级各类学校做好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等重点对象的排查,加强关注和提醒。二是排查重点水域。组织开展乡镇、街道、村居等防范溺水“除险保安”行动,聚焦山塘、水库、河流、湖泊等重点水域和游泳馆等场所,开展溺水事故隐患拉网式大排查。三是排查重点区域。对危险水坑、坑洼、废弃矿山等及时回填,根据属地、所属单位(部门)负责原则,对危险水域、重点区域设立警示标志和有效防护设施。

  三、强化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家长防范溺水的意识

  一是强化学校教育。每年4月起,省教育厅都会把防范学生溺水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进行重点研究部署,及时转发教育部预警信息和相关工作要求,要求各地各学校积极组织开展防溺水专项教育。每年组织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防溺水教育优秀宣传作品征集活动。在“之江汇教育广场”上线《暑假安全第一课——珍爱生命,严防溺水》视频,确保学生观看实现全覆盖。二是注重社会宣传。每年联合宣传部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渠道、平台开展防范学生溺水社会宣传。8月15日,联合省公安厅开展“全水域防溺水”直播宣传教育活动,浙江公安视频号、浙江教育视频号、抖音等32个参与平台共有2400多万人次观看了直播。衢州市联合当地保险公司开展了“安全出行,预防溺水”宣传活动,把安全教育“搬”到扇子上,向社会发放。三是重视家长教育。从2012年起每年开展以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重点的“学生安全千万家”教师家访活动。要求全省各中小学校逐班排查,建立留守儿童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名册,由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带队,在暑假前夕和初期深入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面对面向家长宣传暑期学生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家长切实履行好监护职责。每年约有20多万名教师走访300多万户学生家庭。四是发挥专业队伍作用。联合省水上救生协会,广泛开展“大手拉小手,防溺不松手”防溺水安全教育公益活动,通过专业救生宣讲员深入农村学校和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向师生宣讲防范溺水知识,开展溺水应急处置、救生演练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2022年,全省各级水上救生协会、游泳救生志愿者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仍开展了200多场防溺水公益宣传教育活动,受益学生达10万余人。

  四、主动作为,多维度建立学生溺水事故防控体系

  近年来,各地根据防溺水联动机制工作要求,不断强化防范学生溺水联防联控工作。部门联动抓防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动与政法、公安、自然资源、水利、建设、宣传等部门和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组织联系沟通,建立会商联动机制,加强信息互通共享,明确各自责任,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联动单位职能作用,强化联防联控,合力做好防范学生溺水工作。家校联动抓防控。各地中小学幼儿园通过发放“告家长书”等形式,明确告知家长监护监管责任,并传授防范学生溺水的方式方法;及时将省内外典型学生溺水事故案例发送到学生家长群,通过以案示警,提高家长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对孩子的防溺水教育和管理;在暑假等重要时段增加与家长的联系频次,督促家长履行校外监护责任,预防和减少溺水事故发生。镇村联动抓防控。各地教育部门积极协调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把预防学生溺水纳入街道(乡镇)、社区(村)网格化管理,通过现场摸排、实地走访等途径,摸清学生经常戏水、游泳的重点水域,并将重点水域的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所在“单元网格”和“河长”“湖长”的工作职责;督促水域管理单位及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和警示标志,加强日常巡查,全面筑牢防溺水防线。

(责任编辑:刘洋)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