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发挥教育资源优势 全面强化智技帮扶

——天津市全链条推进与甘肃省教育帮扶和合作

2022-06-20 来源:规划司收藏

  天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放在突出位置,纳入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本着“有限与无限相结合”的思路,创新“会商式”统筹谋划、“组团式”支教送培、“共建式”人才培养、“项目式”结对联盟、“菜单式”网络共享等教育帮扶政策,全面夯实普教发展基础、激发职教改革活力、拓宽人才就业渠道,办好服务乡村的各级各类教育,促进甘肃省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良性循环。

  “一体化”延续帮扶机制,夯实普教发展基础。一是继续深化中小学“手拉手”结对帮扶。不断提升天津市842所中小学与甘肃省1666所中小学“手拉手”结对帮扶质量和水平。各区在结对帮扶县分别创建1至2所“天津教育帮扶示范校”,搭建学科教研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交流交往平台,提升示范引领与辐射推动作用。坚持“走出去”,天津的学校积极到结对校“送培”,带去新高考、教研等天津“智慧”;注重“请进来”,甘肃的教师到天津优质校跟岗交流,互助互长教学“功力”;开展“五个一”活动,推动两地师生感情互动、知识互享、人员互访,整体助力结对校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二是高标准选派管理干部和一线教师。2021年,天津市共按需选派、过硬选派560余名教师赴甘肃支教。截至目前,2022年共选派84名一线教师、23名校长赴甘肃支教。尝试选派大学生参与支教,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组织天津师范大学4名研究生赴舟曲一中支教,增强当地教学力量。制定思政课“津石榴”支教计划,拟选派思政课专家赴甘支教,助力西部地区思政课发挥主渠道作用,形成天津特色。三是紧紧抓住校长这一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根据津甘达成的“中小学校长发展学校”共识,每年组织40名甘南州中小学校长来津培训,通过参观见习、专家讲解、自我改进、交流互促的方法,努力造就一支治校有方的高素质专业化校长队伍。四是高质量组织资源共享、捐款捐物、师生联谊等活动。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大学等17所高校共同启动“守护希望 团圆香荷”高校联盟义卖活动,鼓励资助留守儿童“零负担”接受义务教育。目前,和平区9名教育管理干部组团进驻舟曲一中,重塑当地发展动力,办学管理、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南开区教育局集中优质教育资源,在夏河县设立“周恩来班”,获得较好的社会效应。

  “一盘棋”优化合作模式,激发职教改革活力。依托天津市职业教育优势,遵循“倾心、聚力、精准、高效”原则,发展面向农民就业创业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一是深化职业学校结对合作。天津市支持“技能甘肃”建设,支持区域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与甘肃省省级“双高计划”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织天津12所高职、14所中职国家示范骨干院校与甘肃职业院校开展“一对一”结对合作,为甘肃职业院校168名教师开展为期一学期的挂职培训,深化送培送教、来津培训、互动交流等活动。二是推进津甘职教创新。按照“区域系统援建、品牌整体输出、专业结对共建、师资轮岗培训、人才订制培养”职教帮扶要求,津甘职教学校依托国家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和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职业教育中西部师资培训管理服务平台,分享职教理念,共享培训资源,畅享研究成果,每年互派30名左右管理人员交流学习,在相互交流学习中创新发展。三是探索中职学生分段培养。和平区全面接管舟曲职专,升级课程设置、育人方式,与结对高职院校联办物联网、机电、旅游、酒店、养老护理、建筑、无人机等新设专业。探索“中职(2年)+高职(3年)+本科(2年)”中职学生分段培养模式,通过分段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更加过硬,升学路径更加畅通,可直接获得本科学历。

  “一站式”开发帮扶项目,拓宽人才成长渠道。将补足人才缺口与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作为重点,助力西部学子成长成材。一是持续定向招生。适度扩大面向甘肃省的本专科招生规模,招收更多甘肃学子到天津学习深造。自2013年以来,津甘两省市定向开发甘南藏族自治州定向培养医学本科生项目,为甘南州、天祝县定向培养医学本科生430名,已有268名学生毕业后返回家乡医院上岗,极大缓解了甘肃涉藏州县医疗卫生人才缺口的压力。二是扩展成才途径。逐步扩大在校生联合培养规模,每年接收甘肃省高校优秀学生到天津市高校学习、实习。围绕新材料、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需求,两省市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吸纳中青年骨干人才到基地研修深造。面向农村劳动力举办葡萄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旅游接待服务、园艺等培训,助力当地上千名农民掌握新技能。三是优先在津就业。不断完善“海河英才”计划,提高西部学子在津就业的吸引力。敞开天津国企的大门,吸纳西部优秀学子。让企业走进学校,认真组织招聘会,为西部学子就业择业创造条件。2021年,甘肃籍高校毕业生已有2790人在津就业,成就更多孩子“技能改变人生、技能成就梦想”的精彩故事。

  “一揽子”动员社会力量,提升中西部美育教育。协调中国乐器协会、华夏未来艺术基金会和部分爱心企业,共同为结对帮扶的50个脱贫县的74名音乐教师打造了一场国内最高水平的音乐教育盛宴,将全国最好的音乐教育资源整合起来提供给来津培训的西部音乐教师。活动首创培训与国民音乐教育大会相结合的形式,组委会专门邀请中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吴斌教授、当代学者宗晓军教授、北京特级教师刘娜、王珏为学员授课,解答困惑和问题,参训老师可以自由参加自己感兴趣的论坛、讲座和演出,与国内顶尖音乐教育者交流。此次参训学员在津期间的一切费用由天津爱心企业赞助,让学员们心无旁骛地汲取一切爱与美的营养。正如一位学员所说,这次培训不仅让他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帮他们种下了美育的种子,待到春暖花开时,要让它发芽、生长,开出绚丽的花,映红每个乡村孩子的脸庞。

  “一颗心”凝聚高校力量,全面助力甘肃振兴。助力甘肃乡村振兴,是天津的责任,也是天津教育系统的使命和荣光。一是集中高校优势帮扶。组织协调优质高校对甘肃省高校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对口支援工作。加大天津大学“宕寻津喜”云课程的辐射范围,拓展新时代教育帮扶的新引擎。发挥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学科优势,加大帮扶力度。二是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鼓励支持两省市高校就各自优势领域联合组建优秀科研团队、创新群体,以加快科技成果转移与产业化为基点,合力提高甘肃省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支持两省市高校共建共享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等科研平台以及重大通用型科研仪器设备。鼓励两省市高校教师共同申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积极开展高端智库、新型研发机构的交流合作。天津市高校支持甘肃实施产业学科链支撑计划,着力打造有色冶金类、石油化工类、核产业类等18大学科链。三是实施科技到村工程。注重发挥天津农学院在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将农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大力开展科技帮扶和技术推广服务,总结形成“高校+地方政府+涉农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五方联动科技帮扶模式。近几年,天津市先后与甘肃省甘南州、天祝县、会宁县、白银市景泰县和天水市政府对接,与多家单位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21支天津市科技帮扶团队、309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生产一线,为村民、农民合作社和周边涉农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及咨询服务。食用菌示范基地、葡萄栽培、肉羊养殖等项目均取得成功,直接促进当地农民增产增收。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