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首都师范大学:打造“沉浸式云跟岗”模式,实现精准低耗高效教育帮扶

2022-11-16 来源:规划司收藏

  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受北京市教育两委委托开展教育扶贫,创立了首都师范大学“双优云桥”教育社会化服务品牌,在帮扶工作中,突出教育在区域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的地位和作用,把师范教育特色与被帮扶区域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依托首都师范大学“双优云桥”智慧教育平台,打造出了“沉浸式云跟岗”模式,取得了落地、落实、落细的效果,走出了一条精准低耗高效的教育帮扶之路,对推进教育援助转型升级、“区域教育协同提质”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基本情况

  (一)聚焦发展关键环节,常态化开展教育帮扶

  近四年,首都师范大学“双优云桥”项目聚焦受援地区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优化资源供给,梳理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方式,坚持目标导向,创新举措,多方发力,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在全国创新实施了基于“互联网+”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首都带首府”银川项目、内蒙古自治区三科统编教材研修项目等特色化教育帮扶项目。在不断探索中,构建了“产、学、研、用、服”一体化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通过教师的专业成长,激发受援地区的教育发展活力。

  (二)坚持问题导向,为受援地教师纾困解难

  在项目实施中,针对受援教师工学矛盾、传统研修成效不显著、教学实践相脱离等问题,发挥首都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辐射与引领作用,从受援地教师线下教育教学实践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通过线上线下及时交互,打通资源与时空屏障,实现线下支持线上、线上赋能线下的高效融合,快速解决受援地教师专业发展所遇到的困难。

  (三)专家教师联动,强化教育帮扶成效

  在教育帮扶中,通过“沉浸式云跟岗”模式,利用“双优云桥”智慧教育平台,组建由专家、受援教师、师范生组成的“三位一体”研修共同体,为专家和受援地区教师建立起远程伴随式专业成长互助机制,对受援教师进行分层分类,针对受援地新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的不同情况开展个性化帮扶,专家直击受援地区教师课堂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教师不离岗、不离教的情况下,引导受援地区教师做中学、学中做,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传递研修与学习的工作理论与实践成果。通过专家与被帮扶教师的紧密互动,建立起亲密的专业伙伴关系,以被帮扶教师的需求为导向,强化舆情意识,进一步拉近首都教育工作者与受援地区教师的感情联系,增强民族凝聚力。

  四年以来,首都师范大学“双优云桥”项目通过“沉浸式云跟岗”模式,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普惠效应,发动首都及首师大专家学者、一线名师、师范生3576人,累计培训了近万名教师,云跟岗时长超230万小时,生成了大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有效提升了受援地区教师的整体水平。

  二、主要做法

  “沉浸式云跟岗”模式以成人学习理论和终身学习理论为基础,依托“双优云桥”智慧教育平台,面向被帮扶地区,组建由“专家+被帮扶教师+师范生”组成的研学共同体,基于OMO(线上、线下的融合)学习方式,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研训理念,以问题为导向,深度聚焦教与学场景,重塑传统意义上教育互助模式,制定具体的教学指导和课程规范,构建“确立明确目标—协商预期结果—注重体验过程—生产丰富成果”的“学习链”,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全方位、全时段的指导,在短时间内解决教师教学问题,达到精准、高效、低耗提升被帮扶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

  (一)“全过程”研训管理

  “沉浸式云跟岗”模式通过“双优云桥”智慧教育平台记录受援地区教师报名、考勤、作业提交、日志管理、精彩瞬间等信息,使受援地区教师通过手机端或PC端登入平台进行的日常学习、交流、研讨及各类资源沉淀,生成包含学习数据、能力评估、成果可视化等内容的被帮扶教师成长档案,实现了受援地教师研训全过程管理。

  (二)“伴随式”专家引领

  在专家带领下,被帮扶教师在云端走进史家小学、首师大附中等首都优质学校,通过名师引领、听课评课、教学研讨、经验分享、远程观摩等方式,让受援地教师体验优质学校的教育管理、教学理念和特色文化,聚焦迫切需要解决的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问题,共同探索解决思路与行动改进方案,完善教学与管理的理念和行为,全面提高受援地教师的专业水平、工作能力。

  (三)“反转式”课堂实践

  利用“反转式”课堂实践形式,在京实践基地学校导师利用线上手段反向追踪受援地教师在本单位教学实践的实时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帮扶,通过共同组织学校例会、进行教研指导、开展教学质量分析、同课异构、双师课堂等,让受援地教师“不离岗”“做中学”,既能够最大程度减轻因疫情造成的地域流动限制,又可以促进参训教师跟岗学习成果的转化落实,让受援地教师将学到的方法或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反复实践与进行反思,学以致用,惠及学生。

  (四)“交互式”同步学习

  充分挖掘线上研、学优势,依托首都教育教学资源为每个参训群体安排专任导师与师范生助教,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同步交互的方式观察校园布局、环境创设、文化创建,参与教师例会、教研活动,进行听课、评课,同上一堂课,全方位感受名校规范办学、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学校管理风格以及名师的教学风采。在平台为帮扶地区教师提供“资源圈”,学员可以点击查看“人和文件”“文件和文件”的关系图谱,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优质资源,打破个体资源屏障,破除“信息孤岛”,使被帮扶教师在资源交互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五)“沙龙式”专题研讨

  针对受援地区教育现状和受援地教师的共性需求,每周面向各参训群体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同时将受援地教师按学段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周由知名专家与指导教师组织在线的“沙龙式”专题研讨,围绕一个主题,如学校文化、课程建设、教学实践等,根据现场学习的所学所思,进行小组研讨,极大促进了跨校、跨区域的经验共享。

  (六)“无感式”成果转化

  通过有针对性的研训,被帮扶教师将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点,以及在培训中的收获通过平台进行经验分享,通过平台大数据智能分析判断学习进程和研训效果,使受援地教师的针对性、个性化、综合性提升成为可能,平台数据同时为客观评价被帮扶教师研训过程提供真实数据支撑,并按照考核要求进行引导被帮扶教师进行成果转化,让培训处处留痕,为训后跟踪、反思评价提供有力支持,保障了完整培训效果的呈现,通过数据可视化,使受援地教师研修成果得到无感显性转化。

  三、模式特征

  (一)凸显高校支援合作的优势

  “沉浸式云跟岗”模式充分贯彻2019年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充实教育部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力量的意见》中强调的“发挥高校优势,创新帮扶形式”的要求,充分发挥首都师范大学和首都教育教学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等优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立足岗位,满足受援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的个性化提升需求。

  (二)贯彻践行知行统一的理念

  “沉浸式云跟岗”模式在设计过程自始至终秉持“源于实践、在实践中、为了实践”的理念,坚持“实践导向,知行并重”的基本原则: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专家指导与在岗实践交替同行,专业指导与实践探索互补,研修内容、活动与受援地教师岗位工作高度契合。实现专业学科指导与教学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注重教师实践过程中的体验与反思,增强由意识到行为转化的实效性,实现认知过程与价值取向的本质回归。98%以上参加“沉浸式云跟岗”的学员从“给自己带来新的理论和知识”“给自己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带来新的解决思路”“能够提升自己的专项能力和职业素养”“转变了自己目前的工作理念和作风”等细节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

  (三)遵循“全面发展”的实施思路

  “沉浸式云跟岗”模式坚持“逻辑递进,尊规求实”的设计思考,基于受援地教师的实际需求,以“伴随式”专家引领、“反转式”课堂实践、“交互式”同步学习、“沙龙式”专题研讨、“无感式”成果转化的实现形式将理论学习、实践体验、沟通交流和反思改进有机结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理念更新、问题诊断与实践改进,提升受援地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6%以上参加“沉浸式云跟岗”的学员从“课后主动询问大家对授课效果的意见和建议”“课后对本次授课内容和重点的总结”“课后作业布置上能够巩固学习成果,进一步提升学员能力”以及“对学员的作业完成情况能够及时地进行批复并给出科学、合理的建议”等指标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

  (四)创新“双向互助”的人才培养新路径

  “沉浸式云跟岗”模式通过“互联网+教育”的手段进行双向互助,共同成长。让优秀师范生参与到互助项目中来,一方面发挥了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和优势,另一方面,师范生在项目参与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作为人民教师的光荣和责任,对探索未来新型师范生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事实证明,师范生的参与对课堂有效性的提升起到了显著作用。96%以上参加“沉浸式云跟岗”的学员从“培训教材或课件的准备”“语言和行为的规范”“授课时的逻辑性、连贯性、层次性和系统性等”“授课有特色,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员的兴趣”以及“授课重点突出,能当场解决疑难问题”这些细节指标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

  (五)依托智慧教育平台支撑的创新型研修与学习模式

  “沉浸式云跟岗”模式依托“双优云桥”智慧教育平台,将研修及学习过程中的所有数据,实时采集、精准记录、量化呈现,实现教情、学情数据化、过程可视化、反馈即时化。同时建立起资源共享新生态,通过智慧众筹构建出不断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库。

  (六)实现低耗基础上的效益倍增

  “沉浸式云跟岗”模式不仅效果显著,还大大节约了经费成本。利用OMO学习方式,打通课前、课中和课后全场景的学情数据,根据受援地区教师的需求,将线上与线下的服务深度融合,重置学习的时间与空间。通过标准化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教学流程,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并使受援教师在智慧化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千人千面的个性化体验,提升教与学的效果,实现低耗基础上的效益倍增。

  四、成效经验

  (一)社会影响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推进,首都师范大学“双优云桥”项目“沉浸式云跟岗”模式,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得到了教育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广大师生、家长的高度认可,获得了教育部副部长亲笔批示嘉奖,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及科技司等领导多次对项目进行专题调研,《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和新华社、北京电视台等几十家媒体对相关项目进行了专题报道,并七次登上“学习强国”。首都师范大学作为唯一一所高校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项目作为首都师范大学助力精准扶贫、接续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颁授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作出了巨大贡献。首都师范大学“双优云桥”项目被同时写入《首都师范大学“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2021-2025)》和《北京市智力支援“十四五”规划》。

  (二)典型经验

  1.明确实际问题,突出精准实效

  “沉浸式云跟岗”模式消除了时空的阻隔,通过泛在式云端研训,将当地学校、课堂情况、教育现状展现在北京专家面前,针对实际问题,北京专家进行实时、具体、深入的指导。受援地教师接受指导后可以立即学以致用,教学效果又可以第二次反馈给北京专家,使每一次的专家指导都能够直指问题本身,破解了传统线下培训成果在实际教学中转化困难的难题,打通培训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的“最后一公里”,极大地提升了研训的实效。

  2.深化人才培养,强化联助共赢

  “沉浸式云跟岗”模式,通过专家、受援地教师、师范生组成的“三位一体”研修共同体达成双向互助,让优秀师范生参与到教育帮扶中来,一方面发挥了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和优势;另一方面使师范生在项目参与过程中,走出书本,走向实际,充分感受到作为人民教师的光荣与责任,体验到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实际案例,参与到导师与学员的研讨,促进教育人才共同成长。

  3.借助科技力量,沉淀优质资源

  “沉浸式云跟岗”模式利用“互联网+”深化教育帮扶影响力,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借助“双优云桥”智慧教育平台的过程可视化、数据可分析、资源可沉淀等优势,智能生成研修成果,积极推动参与专家、被帮扶教师协同共生教研智慧库,汇聚双方在培训期间的教研规划、备课方案、教学反思、教学视频等多维度的教学资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教学资源,提升项目整体效益,辐射更多受援地区教师。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沉浸式云跟岗”模式在首都师范大学对外帮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受援地区教学生态的良性发展,为受援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面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在下一步工作中,学校将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以长远的眼光通盘考虑乡村振兴教育与教育振兴乡村的相互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其次,激活被帮扶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被帮扶教师在当地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第三,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的精准供给能力,深化基于人工智能手段识别需求层次、学习内容的差异,把集中供给、个体供给和持续供给、实时供给有效结合,构建出更完善的教育协同、协调、均衡发展体系。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