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发挥高原特色农牧业优势 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10-11 来源:规划司收藏

青海大学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关键在于全方位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青海大学紧紧围绕高校职能优势和青海省贫困地区实际,依托学校学科优势,创新扶贫模式,积极培育和发展地方特色扶贫产业,助力我省产业扶贫。

  一、提高政治站位,夯实帮扶责任

  青海大学党委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青海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列为学校年度重点工作,明确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形成了三级书记抓扶贫,支部结对脱贫户的帮扶工作模式,统筹学校各类资源,发挥学校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夯实帮扶工作责任,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先后选派41名德才兼备、素质过硬的优秀干部赴帮扶村开展工作,宣传党的政策,建强基层党组织,推动强村富民工作,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全校上下凝聚起携手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强大动力。

  二、发挥人才科研优势,让特色畜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充分发挥青海大学10大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三江源及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特色产业基地等平台优势,聚焦科技兴农,发展特色产业,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通过建立扶贫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实施特色产业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等方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覆盖100余个重点帮扶村,受益脱贫户1000余户。青海省生猪产业科技创新平台设有6个产业技术转化基地,5个对接县,主要进行青海八眉猪的保种利用、杂交繁育、品系优化以及八眉猪肉品牌建设。藏香猪的品系选育及健康高效养殖,聚焦发展青海特色生猪产业,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全省养猪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一是培育特色畜种八眉猪养殖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互助八眉猪”是海东市互助县特有猪种,获国家工商总局地域商标认证,其养殖经济收入占到全县畜牧业收入的60%,是当地农牧民创收、产业扶贫的关键。近年来,平台专家结合科技厅成果转化项目、“三区”人才服务项目,以八眉猪种质资源科学化保护、八眉猪绿色高效健康养殖、八眉猪产品附加值挖掘与提高为三大主线,从八眉猪提纯复壮、创新利用、健康养殖、品牌打造、产品销售全产业链角度出发,发展八眉猪特色畜牧业,全面提升八眉猪养殖的现代化水平。通过地方品种八眉猪“二化、三化”繁育模式及选育工作,利用青海省本土品种纯种八眉猪,与外来品种杂交生产二元、三元杂种猪,在保持本品种优良特质的同时,提高其生长速度,通过继代选育使后代品质均一化,带动农户建立仔猪繁育基地和育肥基地,进行标准化养殖。积极推行“养殖场+繁育基地+养殖村(户)”的养殖模式,将500余头优质仔猪,提供给当地贫困户,助力精准扶贫,促进当地农牧民人均经济收入增加约480元。通过相关技术的应用和技术规程的指导,规模养殖户养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对八眉猪养殖户进行科技培训,培训科技人员达224人次,构建猪人工授精三级服务体系,利用八眉猪“核心区+示范区+推广区”的推广模式,促进八眉猪产业优质、高效发展,带动120户脱贫户养殖产业,助力1300余名脱贫人口实现长期稳定脱贫。

  二是加速藏香猪产业扶贫,拓宽农牧民致富路。藏香猪是青藏高原特有猪种,体型较小,节粮耐粗饲,抗逆性强,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依托青海省生猪产业平台,组建“青海地方猪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团队”,对藏香猪产业现状进行调研,针对藏香猪存在的生长缓慢、繁殖性能低、母猪群体差异大、饲养方式不规范等缺陷,制定改良方案,2018年与乐都振旺养殖合作社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获批青海省科技厅成果转化项目“藏香猪肉质特性及母猪标准化选育技术研究与示范”,利用系统选育技术,建立均一度高的核心育种群,提升母猪繁殖力;制定藏香猪饲养管理综合技术规程,提高青海省藏香猪的饲养水平,增强青海藏香猪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以藏香猪为特色的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如乐都区中坝乡是一个藏族乡,历史、自然环节条件恶劣,经济结构单一,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藏香猪养殖是其主要的经济来源,但由于藏香猪产业存在的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藏香猪养殖业的发展。项目实施后,振旺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科研+公司+农户”的形式向周边贫困户辐射带动贫困精准户116户,每户无偿供给良种藏香猪仔猪10头,共计1160头。通过以产业发展资金进行入股分红、结合统产统销的方式,使7个脱贫村的195户脱贫户,679个贫困人口获得分红,人均540元,户均增收入1880元,并为脱贫户提供了10余个就业岗位。为振旺养殖专业合作社选育2个藏香猪母猪核心群,年产2窝左右,经产母猪窝产仔数7头以上,相较选育前,显著提高0.96头左右。同时,在团队专家指导下集成牧草青贮的调制技术、本地特色饲料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技术,摸索出适合藏香猪“放牧+精准补饲”的标准化饲养管理模式,从而降低饲养成本,大幅度提高了藏香猪生产的附加值,为藏香猪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使藏香猪肉产品均一化程度高,肉质优,形成了生态友好型的低抗饲养模式,下一步团队将致力于藏香猪全产业链的开发、附加值的最大化,为青海省藏香猪养殖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宽。

  三、打造特色产业扶贫,让羊肚菌变成“金疙瘩”

  羊肚菌又名草笠竹,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形状如羊肚而得名,被誉为“菌中之王”,是世界最著名的四大食用菌之一,属经济价值较高的珍稀食用菌。目前,我国人工栽培的羊肚菌总产量占世界的90%以上,产品主要在国内销售,部分出口欧美。青海是野生羊肚菌的分布区之一,气候冷凉,非常适宜种植羊肚菌,且种植效益高,脱贫致富短平快。近年来,青海大学食用菌团队从青海省果洛州玛可河林区等地采集野生羊肚菌子实体,使用孢子及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羊肚菌母种。为进一步驯化培育适合本地区的栽培品种,使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在内的现代诱变育种技术,边诱变边筛选边示范种植。在青海省科技厅“羊肚菌高原设施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的支持下,成功培育出5 个品种,并在黄南州尖扎县、海东市平安区以及海西州德令哈市等地成功试种,全省种植达500亩,产量在20万斤左右。统计显示,较蔬菜种植,青海省羊肚菌种植节省人力成本三分之二,单季亩均产300斤,毛利润在3万元左右。青海大学食用菌团队积极投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线,科普惠农到地头,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希志种植专业合作社、青海文冠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多家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稳固合作关系,助力解决生产中面临的问题,增强攻克技术难关的能力,推进羊肚菌产业在青海省的科学化、高值化发展,助力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脱贫。2019-2020年,团队依托省科技厅支持项目,选育了梯棱羊肚菌新品系3个,开展羊肚菌示范推广160亩,实现新增产值555万元,带动60人脱贫。培训技术创新服务人员82人次,培训和指导农业科技服务102人次,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88人次,开展创业辅导活动3场,创业辅导获奖1项,支持科技特派员4人,科技特派员服务农户16户,为青海羊肚菌种植产业发展和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