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小挂面”造血大寨村 “小产业”趟出致富路

2021-09-26 来源:规划司收藏

天津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在脱贫攻坚战中,产业扶贫是贫困户脱贫增收的根本之策、长远之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是首要任务,有利于带领村民增产增收、致富致福。天津大学自定点帮扶宕昌县以来,持续向宕昌县沙湾镇大寨村派驻第一书记。先后三任第一书记始终牢牢聚焦大寨村产业发展,按照“市场+合作社+农户+电商”的模式,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引领脱贫致富之路。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背景

  大寨村位于宕昌县南部,距宕昌县城65公里,常住人口243户计1009人,原有建档立卡户142户计648人(2020年已全部脱贫),占比64.2%。大寨村山大沟深,全村人均耕地面积0.2亩,交通不便、自然资源的匮乏与土地的稀少,是造成大寨村曾经大部分村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无人无地无资源”导致该村没有任何产业,村民多以外出务工为主,留守村子的以老人、妇女和小孩为主,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思想观念较保守。基于这样的现状,驻村第一书记决定把发展稳定持续的产业作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

  (二)项目简介

  宕昌县沙湾镇白龙湾特色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6月。时任第一书记宋鹏带领村民,整合扶贫资金、政策奖补资金在一片垃圾地上建造了10余间厂房,为成立合作社奠定了基础。该合作社属村办集体企业,包括生产车间、仓库、电商运营中心、电商产品展示中心、冷库、员工宿舍、员工活动中心等全套设施,最初主营宕昌罐罐酒、宕昌参芪蜜、沙湾蜂糖酒等多种农副产品。

  第二任第一书记冮皓入户调研发现,当地家家户户几乎一天三顿都吃面,臊子面、炸酱面、酸菜面,那么,做一个挂面厂行不行呢?当地家家户户都吃面,而且到处都在做工程,对面条的需求量也大,产品能实现自产自销,村里劳动力简单培训就能上手,老百姓的积极性也好调动。冮皓带领村两委买了台小型挂面机试水,结果所产挂面供不应求。2019年6月,冮皓带着村民代表赴河南等地考察挂面生产线。当年10月,天津大学投入50万元购入挂面生产线和包装机,天大投入、村两委牵头、群众入股,天津大学挂面扶贫车间迅速投入生产,效益良好。合作社逐步确立了以挂面为主打产品的思路,开始批量生产挂面,挂面获得了SC认证,销路越来越好,逐步让村庄产业“兴起来”了,村民腰包“鼓起来”了,村民脑袋“富起来”了。

  二、项目实施进程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自2015年8月以来,天津大学先后选派3位第一书记驻宕昌县沙湾镇大寨村开展帮扶工作,始终聚焦打造出能持续帮助群众的产业引领脱贫致富之路。

  (一)开拓期:从0到1的产业突破

  2015年8月-2018年8月,是项目的开拓期。大寨村“无人无地无资源”,发展产业应该从何起步?如何才能惠及到村民?这是横亘在首任第一书记宋鹏面前的首要问题。

  一定要让村民参与进来,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宋鹏积极整合扶贫资金、政策奖补资金,带领村民在一篇垃圾地上盖起了厂房,成立了合作社。做百姓喜欢吃的产品,百姓才能买账,才有意愿干、有能力干。宋鹏带领村民开发了沙湾臊子、沙湾蜂糖酒等产品,大寨村的产业发展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与此同时,宋鹏开办电商训练营,让村民的手机成为新农具,大寨村的渠道销售思想开始拥抱现代化,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二)探索期:从1.0到2.0的产品突破

  2018年9月-2019年5月,是项目的探索期。想要带领百姓快速增收,还得培育出一个头部产品,打开市场,增加收入。什么样的产品,能让群众愿意参与进来,还能有更大的市场?这是摆在第二任第一书记冮皓前面的问题。

  实践方能出真知,冮皓开始走访调研。他发现,村里人口多的家庭一天得吃四五斤面,一些大型工程队对挂面的需求量更大,而宕昌县没有成熟的大型挂面厂,挂面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另外,做挂面并不难,村民有信心做好,并且经过简单的培训完全可以做好。挂面属于“市场所需、村民所能”的产品。冮皓决定试一试,他带领村两委买了台小型挂面机试水,结果市场反响非常好,产品供不应求。

  (三)进化期:从1到100的产能进化

  2019年6月-2021年4月,是项目的进化期。2019年6月,冮皓带领村民代表赴河南等地考察挂面生产线。当年10月,天津大学投入50万元购入挂面生产线和包装机,建立了“天津大学扶贫车间”。为了给当地留下人才,实现“造血”,冮皓开始寻找致富带头人,经过反复做工作,原本在外地拼搏的年轻人何喜文和袁建全分别回乡担任厂长和车间主管。2019年12月,第一批自动化生产的挂面正式上市。全负荷生产情况下,车间每天能够生产挂面数吨,规模化的生产带来的是低成本与高效益。在销路方面,起初主要聚焦当地工程需求,而在挂面产品顺利获得SC认证后,超市和电商也成为了销售渠道。大寨村产业实现了从简单农副产品到工业品的产能进化。

  (四)品牌期:从点到面的品牌聚合

  2021年5月-至今,是项目的品牌期。天津大学扶贫车间经过一年半的生产运营,一方面培育了一批技术工人,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塑造了第一个品牌“粒民”挂面。如何提升产品附加值?如何增加产品的销路?这成为了第三任第一书记杨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运用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完善扶贫车间所属的合作社管理制度,使天津大学扶贫车间能够持续为大寨村“造血”“输血”。另一方面实施品牌战略。其一,确立品牌定位,围绕“生态与健康”的定位研发新品,先后开发了橄榄挂面(降血压血脂功效)、老坛酸菜挂面(健康非油炸)。其二,提升品牌质量,精细打磨产品质量,擦亮“金字招牌”。“粒民”橄榄挂面就地选用陇南(中国橄榄之都)所产的油橄榄果渣,这些果渣富含橄榄多酚、山楂酸和齐墩果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消炎、降血糖血脂等多种功能。这些果渣与白面结合,经过特殊工艺制成橄榄挂面,适合养生保健人群食用。

表1  天津大学帮扶大寨村产业发展大事表

时间

主要事项

20158

首任天津大学派驻大寨村第一书记宋鹏上任

2016517

大寨村第一家集体企业成立

2016111

沙湾电商扶贫服务中心成立

20186

成立宕昌县沙湾镇白龙湾特色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910

天津大学投入50万元购进挂面生产线与包装线

201912

推出头部产品:粒民挂面

20205

粒民挂面获得SC认证,开始进入商超销售

20217

粒民挂面品牌效应凸显,粒民花椒等产品推出

  三、主要成效

  自2019年12月天津大学挂面扶贫车间正常运转以来,共销售挂面约180吨,销售额突破150万元。挂面扶贫车间的良好运转增加了群众收入,带动了群众就业,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1.让村庄产业“兴起来”

  挂面车间从一台小小的机器开始试水,到上线大型生产线,从向周边销售农副产品,到获得SC认证进入超市,从“藏在深山无人知”,到登上《新闻联播》,获得各类媒体报道,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如今,“粒民”挂面已经成为品牌,宕昌县领导班子亲自带货,县机关采购“粒民”挂面作为政府食堂食材,到村子来的人都会吃一碗挂面“打卡”。挂面不仅与当地商家合作,进入了陇南市各个县区,而且成为陇南电商兰州展销店的明星产品。“小挂面”已经成为村民致富的源头活水,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2.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一方面,村民可在扶贫车间就业赚取工资。大寨村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村里只余老弱妇孺,工厂建在村里,能吸引年轻人返乡就业,吸纳妇女就业增收。目前直接带动就业16人,其中低收入户(原贫困户)12人,车间每个人每个月都能拿到2200元的工资。另一方面,村民可获得分红。大寨村试验“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扶贫车间有了收入,可为村民分红。2020年,大寨村党群服务中心里一片欢乐,全村8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合作社入股分红的资金近14万元。在挂面厂上班的大寨村村民许田田说:“冮书记他们给村里办厂子,让我们不用出去就有活干,还能拿分红,兜兜都鼓起来了”。

  3.让村民脑袋“富起来”

  在大寨合作社建立之初,便确立了“市场所需,群众所能”的原则,大寨村做的产品必须是农民群众受简单培训就能上手的,这样农民才会有热情、有信心、有干劲。因此,产品做什么与村民一起讨论,产品怎么卖与村民一起商量,车间的运行花再大力气也要找当地人运行。经过游说,返乡青年何喜文等成了致富带头人。村民足不出户就能有不错的收入,逐渐认识到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也能创建品牌,不一定非得远赴他乡打工。何喜文目前又在村子里办了一个电商公司,赚钱的门路越来越活,致富的脑袋越来越“富”。

  2021年7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赵迪带领团队赴大寨村帮助设计大寨村公园。大寨村村民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到设计过程,与天津大学师生共同设计。在产业发展中培养起来的群众建设本村热情再次绽放。

  四、经验总结

  (一)产业培育做“减法”,擦亮一个品牌

  大寨村的产业发展,趟出了一条“开拓-探索-进化-品牌”的产业培育之路。“粒民”挂面品牌不是一时一刻就形成的,而是靠三任第一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带领村民多番尝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试出来的。回顾这条“开拓-探索-进化-品牌”的产品培育之路,我们认为,开拓期应当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并立足当地特色,按照“市场所需、群众所能”原则,多做尝试,实现从无到有;探索期应当开始做“减法”,经过分析、调研,摸准市场脉搏,确定头部产品;进化期应当聚焦头部产品,实现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品牌期应当围绕品牌做文章,切实让品牌叫得响。经过这四步培育,基本上能够培育出适合当地的产业。

  (二)产业增收做“加法”,形成一套机制

  大寨村的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市场+合作社+农户+电商”的产业增收之路。在大寨产业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市场打造产品,根据市场调整产品,以便产品最终在市场形成品牌、站稳脚跟。通过对市场的调研、感知、把握,第一书记带领大寨村先是“百花齐放”,随后确定以挂面为主打产品,大大提升了效益。坚持以合作社为主体,以农户为核心,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产业发展惠及农民,合作社每年要给入股的低收入户年终不低于8%的分红。坚持以电商为新动能,带领村民将直播作为新农活,依托合作社的电商运营中心,为大寨村培养了一批电商人才。

  (三)产业示范做“乘法”,造福一方百姓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这是天津大学产业帮扶的目标。大寨村的扶贫车间带领村民致富的消息被《新闻联播》报道,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宕昌乡村群众的脱贫致富信心。学校在宕昌积极推广“大寨模式”,鼓励引导各村立足实际培育适合本村的合作社,辟出一条“培育-投资-助建”的产业示范之路。对培育情况良好的哈达铺菜籽油产品等,学校投入一定资金,帮助其建立扶贫车间,并培训致富带头人,帮助其销售,使其逐步具有市场销售能力。一个个扶贫车间在宕昌乡村建立起来,正在释放“乘数效应”,带动更多群众合作发展、勤劳致富。

  五、下一步计划

  (一)加强制度创新,筑牢产业发展根基。成立“产业帮扶工作站”,组织相关专业师生定期到站协助解决农产品研发、生产、管理、营销、财务等方面的问题,并继续培育当地人才,推动大寨村合作社管理制度化、精细化,帮助合作社成长为现代企业。施行经营权与管理权分离的手段,采取营销激励措施,促进产品销售。

  (二)深化品牌战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生态与健康”,加大大寨村合作社新品研发力度,设置新品研发激励措施,从制度上保障生产人员的研发热情。调整产品经营战略,聚焦生态与健康,研发养生类挂面如橄榄挂面、黄芪挂面等,围绕品牌打造差异化产品。

  (三)深度培育市场,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在策略上,一方面继续在本地乡村团购上发力,另一方面继续扩大线下业务,让产品更多走入商超和杂货商店。在路径上,发挥“e帮扶”等大型电商平台优势,与抖音、快手等热门互联网企业合作,研发网红产品,借平台流量促电商交易。

  (四)产业引领促乡村振兴。将产业发展中凝聚的村民的积极性转化为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趁热打铁带领群众干事创业,实现大寨村“六有六提一增强”,即,两委班子有热情提本领、产业发展有门路提效益、教育发展有资源提水平、文化建设有载体提内涵、环境整治有方法提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