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从法治乡村学院出发,走向乡村振兴大道

2023-02-16 来源:规划司收藏

  一、摘要

  建设法治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是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浙江警官职业学院联合浙江省普法办、桐乡市政府共建法治乡村学院,致力于共同开展乡村法治人才培养,乡村干部法治培训、基层决策法治审核、乡村法律服务等工作,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法治支持保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法治乡村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乡村重大任务。2020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强调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新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乡村之路,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推动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乡土文化融合发展。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作为一所政法职业院校,一直秉持立足行业、根植行业、服务行业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司法行政行业服务,输出高质量行业服务成果。学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和法治乡村建设的战略部署,旨在服务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为浙江乡村振兴和法治乡村建设贡献警院力量。

  桐乡市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隶属于嘉兴市,是“三治融合”的发源地、示范地,在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依法治理、系统治理、智慧治理“三力齐发”,推动构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法治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并拥有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2019年12月,桐乡市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与此同时,作为全国首批开放县(市),在2020年12月社科院发布的《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中,桐乡市排名第29名,有着较强的经济综合实力。在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轨要求下,桐乡市对法治人才、法治社会氛围、法治营商环境等提出了新期盼、新需求。

  浙江省普法办作为省法治宣传建设主要部门,主要负责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指导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基层法治创建工作和全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等。基于前期行业服务合作基础,结合各地市法治需求评估结果,浙江警官职业学院联合浙江省普法办与桐乡市政府共同创建法治乡村学院,共同探索法治乡村建设路径,共创法治乡村示范模式。

  三、故事及成效

  (一)打好“本土牌”,深挖法治圈深度,打造法治乡村“主力军”

  “哪些人应该具备或提升法治素养”“社会公民对法治的需求是否一致”“法治社会氛围靠谁来营造”这几个问题是法治乡村学院在工作开展前碰头研讨会中提出来的。只有明确了法治服务提升对象,法治乡村建设才能更有的放矢。经过激烈地讨论,大家最终一致认为在法治乡村建设过程中,应该“一个都不能少”,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法治氛围,让每一个居民都能提升法治意识与法治素养,在乡村中深挖本土法治示范榜样力量,内生营造全民参与的法治氛围。

  形成共识后,法治乡村学院积极推动形成“市级总院—镇(街道)分院—村级示范点”三级组织架构,在建立市级总院的基础上,试点在崇福镇建设法治乡村学院镇级分院,在崇福镇南阳村建立村级示范点,进一步将法治乡村学院各项功能“下沉”至百姓身边。

  与此同时,法治乡村学院以“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法治培训为主要形式,在桐乡市打造“四维”全覆盖法治生态圈,针对不同人群分层分类地开展法治培训,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截至2022年9月,法治乡村学院面向桐乡市已开展培训活动3期,参训人数500余人次。

  法治生态圈第一维度为法治政府建设领雁工程,开展专题述法、带头普法、集中学法,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职责。该做法被评为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法治生态圈第二维度为镇(街道)专业法治人才培育,面向镇(街道)专(兼)职法治员等骨干人才,定期组织开展合法性审查、行政争议协同处置等学习培训。法治生态圈第三维度为村(社区)干部法治素养提升,面向村“两委”班子、网格员、调解员、村民小组长等,开展业务培训、实战演练、技能比拼,提升依法治理能力。法治生态圈第四维度为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评选,进行全域化培育和评选,推出一批学法用法先进典型,传播一批优良的家风家训家规,让法治基因深植于每个家庭。通过每一圈层维度有重点、有方向、有要求,维维递进、圈圈扩散,在整个桐乡市形成良好的法治大氛围。

  (二)打好“辐射牌”,拓展法治圈广度,扩大法治乡村“延伸面”

  法治乡村学院除了培养法治人才、提升法治素养之外,还应该做些什么?是否可以扩大学院的影响辐射面?这个问题在学院团队的走访中得到了解答。譬如,海盐市司法局的人民调解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调解工作模式呈现零碎化,没有总结集成,没有将优秀经验推广开来。再比如,综合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对于法律适用、执法规范等问题把握得较为模糊,存在一定的岗位执法风险。基于如上现状,法治乡村学院将法治服务从内容上进行拓展,从地域上进行延伸。学院立足桐乡、服务周边、面向全省,多领域、多方位、深层次地开展乡村法治服务,让更多人增加法治获得感。

  2022年7月,法治乡村学院人民调解团队应邀前往海盐县开展调研工作,服务秦山街道总结实践经验,提炼“秦义联盟”区域调解品牌理论内涵,并积极推动海盐县9个镇(街道)形成调解集群,制定人民调解区域标准,打造“盐和”县域调解品牌,助力共同富裕示范样板建设。

  法治乡村学院充分利用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司法部杭州培训中心”“全国法院司法警察培训基地”“浙江省司法行政培训中心”“浙江省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培训基地”“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培训基地”“浙江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培训中心”等培训平台,开展“大综合一体化”改革、依法治省、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各领域法治培训,多方面护航法治浙江建设,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三)打好“共赢牌”,提升法治圈效度,激活法治乡村“生产力”

  如何让法治学习的浪潮奔流不息,如何让法治更好助力社会经济发展,这也是法治乡村学院一直在探索思考的问题。让老百姓、让企业主真正在法治乡村建设中得到实惠,这是法治乡村和乡村振兴内驱力建设的重要来源。

  针对法律明白人和学法用法示范户,桐乡市政府推出“e法贷”金融惠农产品,让他们切身感受“守法者得实惠、老实人不吃亏”。目前,已发放贷款2.7亿元,授信近42亿元。同时,将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情况纳入积分管理,通过社会化运作的方式,依托中国银联云闪付 APP 特色金融功能,构建积分线上线下统一兑换应用场景。

  针对中小企业,法治乡村学院提供一定的法务服务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法务工作开展受到了一定影响。法治乡村学院寻找各种资源,于2021年与杭州法之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法之道公司”)达成共建产教融合意向,签订数字法务实训基地协议框架,在2022年4月开启了首批“数字法务”合作。“数字法务”利用互联网的超大流量与成本优势,突破时空与地域限制,极大地释放了基层和乡村中小微企业对“高质量、低价格”法律服务的急迫需求,同时将法律服务面向全国的城市与乡村。通过互联网线上工作,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法律事务专业的学生接收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微企业的法律文书撰写与审核的真实工作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经过法之道公司审核流程后交付给真实的中小微企业客户。2022年4月-9月,39名实习生共计为4082家中小企业完成法律文书撰写与审核5307份。

  法治乡村学院在服务推进过程中发现乡村女性这一群体在家庭以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个群体有着强大的潜力与需求。2022年,学院针对浙江省各地市农村女性开展了四期实用人才培训班,培训250人次。培训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四期培训分别以素养提升、民宿和家庭教育为主题,实行“理论学习+实训指导+参观考察”的培训模式,不仅能促进农村妇女素质提升,同时有利于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从而推动妇女在乡村振兴中贡献巾帼力量。

  四、经验

  (一)需求导向,精准回应。法治乡村建设是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探索,是加强基层依法治理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在基层最广泛、最生动的实践。我国广袤乡村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人口结构、风土人情等,呈现出多样化态势。法治乡村建设要立足当地乡村实际情况,积极回应乡村群众的法治呼声,精准回应乡村振兴的法治需要,因地制宜开展法治乡村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扎实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现代化进程,真正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新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乡村之路。

  (二)强强联合,协同赋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推动乡村振兴,需要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只有多元主体参与,优势整合发挥乘数效应,才能最大化地推进法治建设,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发挥院校的培训基地、人才摇篮等作用,省普法办发挥主管指导作用,桐乡市同步挖掘自身较好的县域法治建设基础优势,三方资源整合,有效实现法治功效领域的差异互补,找准法治乡村建设的契合点,优化三方协同路径,形成合力撬动更多法治建设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三)联动辐射,示范引领。乡村振兴不是哪个县域的振兴,而是党和国家的全局发展重要战略。法治乡村学院的建设,从桐乡市出发,辐射周边地区,面向全省范围,运用法治力量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践行法治建设共享发展理念,有目标地打造具有特色的法治乡村服务品牌,发展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法治建设样板,将法治成果、建设经验推广到更多地市、更多乡村群众中去,让更多老百姓享受法治建设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推出法治乡村建设品牌,形成联动辐射效应,让法治乡村学院成为服务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排头兵,成为新时期基层普法与依法治理的前沿阵地。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