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东南大学探索山村治水发展新路径的南华模式

2022-12-28 来源:规划司收藏

  一、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指出,“在饮水安全方面,还有大约104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全国农村有6000万人饮水安全需要巩固提升。”东南大学以定点帮扶南华县饮水安全攻坚任务为抓手,自2019年起,累计投入900余万元,帮助南华县修缮了13个水库和坝塘,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打造“安心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切实做好南华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民生工程,2022年起,东南大学发挥科研、人才优势,因地制宜与美国普渡大学联合开展“低成本慢砂滤净水装置”研发,在南华县雨露白族自治乡实施“低成本水净化设备”产业示范项目,助推南华人民从“有水”到“净水”的飞跃,积极探索为更多需要清洁饮用水和美好人居环境的农村山区输送“安心水”的新路径。 

  二、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饮水安全有保障,西南地区要重点解决储水、供水和水质达标问题。”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位于滇中高原西部,山区面积占96%,辖6镇4乡128个村(居)委会(社区),总人口20.37万人,水资源人均占有量2482.10立方米,仅为云南省人均6205.27立方米的40%,属水资源贫乏的县份。由于云南省气候独特,每年6月至9月为雨季,其余时间为旱季,大山中百姓的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依靠水库和坝塘,在南华县及下属乡镇村,有大大小小各类水库、坝塘50余个,但这些水库、坝塘大多修建于解放前后,受制于经济发展落后、施工技术匮乏等因素,普遍存在年久失修、工程老化、坝基渗漏严重等情况,不仅影响当地百姓生产生活,在雨季甚至可能存在决堤安全隐患。另外,饮用水质不达标也是南华山区乡村亟待解决的问题。据调查统计,南华县仍缺乏饮用水的村组涉及10个乡镇,总计88个。特殊的区域环境条件影响了常规、集中式净水设施在南华县的推广,部分海拔较高的村民小组使用水窖、蓄水池供水,这些蓄水设施清理困难,设施中混杂较多泥沙,浊度较高,只能作为生产用水,大部分村民生活用水无有效处理设施,饮水质量和安全难以保障。

  三、实施情况

  (一)水兴乡村,甘润民生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帮助南华县开展水库、坝塘修缮工作,党委书记和校长多次赴南华县实地调研考察,了解现有水库、坝塘使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明确年度修缮工作计划,“安心源”工作挂图作战、有条不紊扎实推进。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土木工程、材料科学等学科优势,多次选派相关领域专家赴南华县指导水库、坝塘修缮工程,专家根据实地走访、勘测情况,提供有力专业技术支撑,有针对性地制定水库、坝塘坝基加固、溢洪道加固、放水设施改善、修缮防汛抢险道路等修缮方案并指导当地施工队施工。

  从2019年至2021年,东南大学紧密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把保障南华县饮水安全作为定点帮扶工作重点,在南华县投资13个百姓安全饮水水库及坝塘修缮工程,帮扶项目为当地2100多户9400多人解决干旱缺水问题、解决2390亩农田灌溉问题,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南华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涓涓清流,润泽民心

  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宜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是夯实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安心水”是改善民生、润泽民心的环境基础工作,在安全饮水方面,南华县部分偏远山区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据统计,2020年,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率为37.26%,“十四五”时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目标达到55%。步入新发展阶段,东南大学继续在南华县开展修建水库、坝塘等水源地项目,依托东南大学优势学科和“东南大学—南华乡村建设工作站”平台,深入南华乡村生产生活一线开展饮水安全及水质保障工作,与美国普渡大学联合开展合作研发“低成本慢砂滤净水装置”,在南华县雨露白族自治乡实施“低成本水净化设备”产业示范项目,力争探索新模式、新路径解决南华饮用水安全问题,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四、故事

  (一)东南大学与依黑么的故事

  “出门就是山,山外还是山”。南华县红土坡镇依黑么村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唯一一个国家脱贫攻坚监测点,海拔2460米,村民以彝族为主,劳动力445人(占农业人口的46.02%)。解决偏远山村依黑么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缺水干旱、车辆不能出入村庄等问题是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

  2017年起,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多次赴依黑么村开展调查研究,将帮扶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快速推进。投入专项资金400万元,修建总长10.02公里路,直接受益农户227户1027人;投入专项资金130万元,修缮百姓安全饮水大地么坝,解决农作物的灌溉问题;校友企业江苏永冠给排水设备有限公司投入120万元新建安全饮水净化设备。从一棵水稻的灌溉,到保障村民饮水安全,依黑么农业与生活用水的改善和发展,在贫困山村治水的发展成果中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内生动力,构建防范返贫长效机制,在援建安全饮水水库和坝塘、修建道路,解决了困扰山区村民饮水困难、出行困难问题的基础上,学校又投入专项资金70万元新建“至善彝绣扶贫车间”,助力130名脱贫人员就业,该车间全年完成100万元订单,绣娘纷纷表示,“感谢东南大学将扶贫车间建到依黑么村,让自己能够自食其力,活得更有价值”。今年,依黑么扶贫车间的绣娘们亲手赶制的“彝绣”大礼堂图为百廿东大生日送上最美的祝福。

  (二)南华县与“安心水”团队的故事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水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村民存在安全饮水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投放消毒药剂不准确等突出问题,安全饮水治理工作亟需重视,任重而道远。

  东南大学发挥一流学科优势,依托土木工程学院、“东南大学—南华乡村建设工作站”,组建由留学归国青年学者陈明、郑赛那为指导老师的“安心水”团队,因地制宜开展饮水安全保障项目。团队指导老师心系“国家事”,在坚持立德树人、科技服务地方上争做表率,“安心水”项目与“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 、学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以与东南大学客座教授、美国普渡大学教授Chad Jafvert合作开展的科学研究为基础,联合研制“低成本慢砂滤净水装置”。项目实施过程中,“安心水”团队在南华县帮扶办、水务局的工作人员陪同下,跑遍了半个南华县,深入水库、坝塘、偏远百姓家中探访,克服方言不通等问题,与村民们深入交流,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南华饮用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他们发现很多村落没有通自来水,旱季几乎没有水源补充。南华县水务局农水股股长李芳才表示,“政府非常希望能解决群众饮水‘老大难’问题,但新设施的建设费用高昂,期望帮扶单位能帮助我们破解地方财政困难问题,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安心水”团队聚焦难题,一方面,反复与当地群众和干部沟通,完成详尽的《南华县乡村饮用水安全调研报告》和《实施“低成本饮用水净化装置”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另一方面,积极联合校友企业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共同探讨、确定装置的低成本优化方案。在走访山区乡村考察调研中,团队还积极向村民宣传饮水安全知识,通过创立公众号“SEU安心源”进行持续的科普知识推广。“安心水”团队在南华研制低成本净水装置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人工筛砂、反复洗砂问题。团队需要经过一整天不间断地筛洗,才能获得一套净水器装置所需砂子。“安心水”团队成员身上有沙、脚下有泥,把青春和汗水洒在帮扶路上。

  要实现公益项目的循环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利用市场机制,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在通过技术解决山区乡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基础上,学校投资45万元在雨露白族自治乡建立低成本净水设备生产基地,开展政产学研合作,研发、生产、销售低成本净水产品。“低成本慢砂滤净水装置” 具有出水水质好、可靠性高、占地面积小、不用供电、操作维护简单等特点,最大的优势是成本非常低廉,整套装置价格不超过100元,非常适合在没有饮用水处理设施的山区农村使用。首批生产的300套低成本净水设备将捐赠到南华各乡镇、各村。学校在南华县积极培育特色技术型产业,力求更大范围解决山区乡村饮水安全问题,为广大群众输送“安心水”,并带动当地年轻人创业就业、培育资源型企业。 

  五、成效与经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之一,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的整治,构成了未来乡村宜居发展的路径和渠道,建造和净化饮用水源等举措正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在党的领导下,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和“三农”政策指导支持下,政府、高校、企业紧密协作,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村治水发展新路径。

  (一)聚焦问题,合力探索新路径

  东南大学始终坚持贯彻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坚持政府引领、学校主导、社会动员相促进,发挥国际合作、东西协作、定点帮扶各个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形成多方联动的强大合力,坚持以“水”为核心,从水库、坝塘水资源地的修建、农业用水到生活饮水安全,打造“安心源”、输送“安心水”,有效保障山区乡村环境、满足饮水安全诉求,不断探索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空间,探索出一条山村治水发展新路径。

  (二)双向奔赴,结对双赢促发展

  融入乡村振兴,打造劳动教育前沿阵地。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实现大学生理论学习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新工科实践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学校依托“东南大学—南华乡村建设工作站”广泛开展“三下乡”,打造了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劳动教育前沿阵地。从思想政治引领、专业知识融入、实习实训体验、公益劳动奉献等渠道,多维度拓宽劳动教育内涵。将第一课堂专业知识与第二课堂劳动实践融合,劳动精神学习与实地调研劳动融合,构建面向祖国大地、面向“乡村振兴”服务性劳动融合的劳动教育体系。

  融入乡村振兴,打造社会实践新阵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把专业实践、社会服务作为社会实践教育的新阵地,用知识反哺乡村,在实践中磨练真知、提升能力,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领军人才,真正地为百姓解决困难,温暖民心、助力乡村振兴。东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双十佳”是对该年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及个人的最高级别认可,2022年土木工程学院“安心水”社会实践团队在南华县山区乡村开展的“饮水安全保障”项目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十佳团队”第一名的好成绩,团队成员也荣获“十佳个人”第一名。

  融入乡村振兴,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以科学研究为主要载体,强化“研产学”结合。组织帮扶团队深入南华县开展科技服务,深入乡村生产生活一线调研饮水安全现状、进行饮水安全与健康科普宣传、对存在风险的水源地进行水质检测和风险分析,完成详尽的《南华县乡村饮用水安全调研报告》和实施帮扶方案,积极引导更多的东大青年师生把热情和汗水播撒在南华的土地上、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组织帮扶团队深入南华县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在水质难以保障的山区乡村,以当地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研发、改造低成本净水设备,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为推动南华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东大智慧。2022年,“安心水”团队在第十七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

  融入乡村振兴,讲好乡村振兴的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员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为更好地推进后续的工作,学校将牢牢把握“坚持问题导向,着眼长远发展”的工作方法,集成校地企优势,开展国际合作,推进精准帮扶,积极探索助力乡村振兴新方案新路径。高度凝练帮扶思路举措和有益经验,生动讲好真情帮扶故事,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凝聚更强大的帮扶合力,为乡村振兴的中国方案贡献高校力量。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