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中国计量大学:教育助力产业振兴,打造畲乡共富样板

2022-10-26 来源:规划司收藏

  一、摘要

  中国计量大学于2018年起,结对帮扶泰顺县司前畲族镇,重点帮扶台边村。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结对帮扶工作,依托学校技术、人才、资源优势,聚焦乡村产业振兴,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助力产业技术升级;以人才培养为抓手,助力产业人才培育;以消费帮扶为渠道,助力产品增值增收。结对帮扶以来,司前畲族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较2017年增长35.5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3.36%,镇本级财政收入增长5.22倍。台边村2021年集体经济增幅位列全镇第一,泰顺县省级帮扶单位结对村增幅第一。教育部报中办、国办的《教育要情》、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教育电视台、浙江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学校帮扶工作进行报道。2021年2月,司前畲族镇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是浙江省唯一获此荣誉的乡镇。

  二、背景

  泰顺县司前畲族镇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西南部,是全省18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总人口1.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966人。2017年,司前畲族镇地区生产总值5.83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50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7.9%,是浙江省经济欠发达乡镇。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中国计量大学从2018年起结对帮扶泰顺县司前畲族镇,重点帮扶台边村。

  三、故事

  故事1:留住一段珍贵的红色记忆

  司前畲族镇革命历史悠久,是一块英雄的土地,台边、里光、黄桥等村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村。1935年4月20日,在台边村发生的潭边(台边)战斗打响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温州革命的第一枪,对当时浙南地区革命斗争起到鼓舞作用。村里老一代人在说起这段历史时,总是热血澎湃,心潮腾涌。镇村干部心里一直惦记着找机会建立纪念馆或主题公园,将这段光辉历史展示并永久传颂下去。校地结对后,经过学校和司前畲族镇主要领导多次商讨,双方决定共同筹措资金建设“潭边红色主题公园”。公园规划占地面积4558平方米,总投资400万元,并由学校艺术与传播学院教师整体设计。

  2020年11月6日,金风送爽,秋意盎然,在校地双方领导的见证下,“潭边红色主题公园”顺利开工奠基。建设过程中,学校帮扶干部陆勇军时常来到泰顺县史志办、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刘英纪念馆等查阅相关资料,并调动学校师生资源,积极在互联网、图书数据库中寻找那段感人事迹,经过不懈努力,将一条条珍贵的历史记忆重现在人们的眼前。

  2021年6月26日,“潭边红色主题公园”正式落成,为建党100周年献礼。“潭边红色主题公园”建有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战斗场景群雕塑、党员宣誓墙、红色文化长廊等,运用红旗、五角星、党徽、地雕等红色元素,展现红色历史,打造一个富有变化,具有文化支撑、精神引领及教育意义的党建主题公园。主题公园现已成为当地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丰富了红色文化旅游业态,提升了红色文化旅游的经济效益。

  故事2:做好一颗致富的梅干菜

  陈启平是司前畲族镇台边村村民,也是泰顺县农晅农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2021年10月,他专程找到学校驻村干部陆勇军寻求帮助:“陆老师,年底总是下雨,气温也低,厂里的梅干菜产量上不去,供不应求,很多大订单都不敢接,我想引进一条带烘干的自动化生产线,学校能否在技术上协助我引进一批设备?”接到需求后,陆勇军找到了学校机电工程学院从事自动化和农业机械研究的陈锡爱和徐红伟博士,将企业技术需求转达给两位老师。马上就要到年底需要大量供货的时候,时间就是金钱!两位老师仅用一周时间梳理技术要素、制定解决方案、开展技术选型攻关,最后仅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生产线匹配、引进、调试工作并投入生产。有了技术支持,陈启平也开始大胆地采购原材料,他还采用“包种子、包收成、包收购”的模式,带动了周边7个乡镇的300多户农户种植芥菜,用实际行动践行共同富裕。

  2022年1月22日,学校领导专程到泰顺县农晅农业有限公司考察调研。校长徐江荣拿起一袋做好的梅干菜又看又闻,说道:“这个味道很正宗,不过包装看起来有点过时,我们有专业的设计团队,可以帮你改进。”陈启平不好意思地说:“这个包装是我自己在网上找人设计的,确实还是不够时髦。”大家听得哈哈大笑。于是,学校艺术与传播学院的魏殿林、李闯副教授免费为农晅公司提供了系列产品的包装设计和品牌宣传方案。为了帮助农户提升芥菜产量,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农产品种植的崔海峰博士又专门为芥菜制定了育种、种植、采摘、加工、存储的“一条龙”方案,大大提高了芥菜的种植效率和产量。通过学校全方位的产业帮扶,台边村梅干菜产量增长,年销售额达到800余万元,真正成为一颗“致富菜”。

  故事3:架起一条增收的网络通道

  曹明竹和陈倩倩是学校年轻的党员教师,平时经常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发布一些美食、旅游的blog,拥有大量的“粉丝”。得知司前畲族镇有大量优质农产品但销路不佳的事情后,曹明竹和陈倩倩主动提出,“我们也算是个小‘网红’,为什么不能把我们的流量变现,帮助村里的农产品打开销路呢?”说干就干,两位老师自费购买了手持云台、补光灯等专业设备,多次来到司前畲族镇担任“网络主播”,举行“量大助力,情满畲乡”直播带货活动,帮助当地农户销售葡萄、蜂蜜、茶叶等农产品。村里的农户都笑着说:“原来我们的身边就有‘网红’啊!”

  四、成效

  1.聚焦特色产业,助力农产品提质增效

  司前畲族镇生态环境良好,农业是第一产业。学校结合茶叶、蜂蜜、水果、梅干菜等司前特色农产品产业,选派了一批农业专家进行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技术指导。在专家指导下,司前畲族镇完成了百花蜂蜜合作社提升改造,成功创建国家级三产融合精准扶贫示范区;形成了从蜜蜂养殖、蜂蜜生产到产品储存的一系列标准规范,建立了绿色生态观光产业规程;首批30户低收入农户依靠蜜蜂养殖销售顺利实现增产增收。在专家的协助下,培育葡萄、百香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700亩;引进竹材首台(套)技术装备应用项目落地,首期投入7500万元,带动就业人员400人。

  2.培育乡土人才,助力产业人才技能提升

  学校联合司前畲族镇举办乡村振兴专题人才培训班,先后有100余名种植业、养殖业、竹木加工业等产业领域的农民技术人员接受了培训。学校通过农村科技政策宣贯、专业技能培训、乡村振兴示范村现场观摩等多种培训形式,对技术人员从政策上进行引导,从技术上进行培训,在示范中进行实践,全方位地提升乡土人才的综合技能,有效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

  3.拓展帮扶渠道,助力村民增产增收

  学校积极组织产销对接,校内设立泰顺农产品专柜,通过微信公众号、网上商城等形式动员师生开展消费帮扶,组织教职工赴泰顺疗休养,联系企业采购当地土特产,举行“量大助力,情满畲乡”结对帮扶直播带货活动,开展“云上助农”,实现泰顺农产品销售总额超过50余万元。学校还组织200多名师生赴泰顺开展“最美民宿”设计、美丽乡村景观设计、墙绘等实践活动,有效改善了村域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了消费吸引力。

  五、经验

  1.党建引领,上下联动,凝心聚力抓落实

  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将结对帮扶工作做好做实。学校主要领导挂帅,各二级单位响应支持,师生团队积极参与,结合实地调研,制定帮扶方案,实施帮扶举措,在推进工作中做到目标清、路径明、措施硬,为推动畲乡共同富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物质保障。

  2.帮扶精准,措施得当,集聚优势显特色

  学校坚持“把特色做成优势、把优势做成长效”的产业发展思路,抓住人才这个关键点,通过人才培养培育,带动地方产业发展。聚焦司前特色产业,强化特色产品品质提升和品牌培育,协助加强品牌宣传和营销平台建设,推进生产、加工、销售与旅游、文化、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

  3.拓宽渠道,多管齐下,消费帮扶助增收

  学校积极动员教职员工、校友、社会力量等参与消费帮扶,积极推广以购代捐的帮扶模式,定期开展农产品进校园、爱心帮扶专柜等活动,搭建电商平台,开展抖音带货直播等;积极开展旅游消费帮扶,释放“需求端”潜能,助力推进形成组团式消费帮扶大格局,架起供需两端桥梁。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