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根植沃土谱华章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1-06-08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拼搏奋斗的宝贵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基本遵循,也是中国教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持续不断探索的写照。

  我国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孕育了深厚的教育思想。中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教育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这是对教育事业规律性的深化认识,更是引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指南针”“定盘星”。

  立足中国国情办教育

  春天的燕园,湖光塔影,绿树婆娑。2014年5月,在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北京大学原校长林建华说,“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立足中国”,解决“中国问题”,还意味着建设植根中华文明的一流大学。

  教育的发展是建立在一个国家自身历史土壤之上的。由于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和具体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教育都有各自独特的内在逻辑和生成规律。

  在中国封建社会,下层民众几乎没有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广大妇女基本被排除在外。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根据革命工作需要,把工农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不仅对工农民众进行识字教育,更是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废除一切束缚女子的法律;改良教育制度,实行教育普及。

  教育部原部长何东昌曾说,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教育事业,是从革命根据地开始的,包括苏区、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育。在旧中国,过去的教育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在国民党统治区域,教育制度学的是美国、英国。有了根据地,才有了人民的教育。

  1927年10月,毛泽东等在井冈山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创立了中央苏区、湘赣、湘鄂赣等十几个革命根据地,简称苏区。苏区将教育视为革命斗争的重要阵地。其中,干部教育是苏区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毛泽东在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中明确提出:“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

  在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抗日战争作为最大的政治,坚持教育为抗日战争服务的原则。解放战争时期,教育从一开始,就具有了战时教育的特点,紧密服务于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基于当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1950年6月,教育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明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统一地进行院系调整。与调整同时进行的,是以“八大学院”为代表的新大学的建设。此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改变了旧中国不能培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落后状况,为新中国各项建设事业奠定了人才基础。

  同时,全日制中小学也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学制改革和教学改革试验。当时,国家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各地采取了一系列“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发动全党全社会办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都有了较大发展。

  时代越是向前发展,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越发凸显。步入新时代,扎根中国大地,服务民族复兴,成为中国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

  当今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两个大局”。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站在“两个大局”的时代高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当作“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明确提出“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这一高屋建瓴的重要论断,将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为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历史性地成为当前中国教育面临的新任务。以现代化的教育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再一次开启新征程。

  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努力探索并遵循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实现了从“穷国办大教育”向“大国办强教育”的历史性转变,正在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新的历史性跨越。

  “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百年历程,每个时期党和国家做出的重大教育发展战略和改革举措,都是基于当时我国国情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面向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体现了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檀慧玲说。

  如今,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

  坚持中国道路办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走什么样的教育发展道路至关重要。中国在众多路径中始终坚定不移地选择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奋斗历程,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从艰苦卓绝的奋斗和举世公认的伟业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沿着正确道路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从教育面向工农开门、教育为革命战争服务,到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各个历史时期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鲜明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在任职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习近平参加了浙江大学党委书记调整会议。会上,他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这是党中央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文件的出台,进一步强化了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加强,普通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加强和完善,高校院系、中小学、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进。

  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大发展大提升,教育普及水平进入世界中上收入国家行列,教育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显著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撑。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及其领导教育事业的光辉历程,立德树人一直是党的重大关切。从党的十七大确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到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再到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表现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与时俱进的革新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大中小学校,在与师生的亲切交谈中阐述立德树人的丰富内涵、途径和方法——从“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到“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再到“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寄托着党中央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殷切期望,也为“更好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擦亮了底色。

  铸国之重器,育时代新人。

  教育系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广大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各地各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将德育落实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在校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延伸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广大青年学子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不断提高,不断激发为中国梦矢志奋斗的正能量。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一贯的重要战略思想,也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重要体现。

  1992年,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提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党的十四大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随后出台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出了具体规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其作为政府财政支出重点领

  域给予优先保障。2012年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占GDP比重首次达到4%。“十三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对教育予以优先保障和重点投入,明确提出“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十三五”时期,教育投入逐年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于2019年首次突破4万亿元,占GDP比例连续八年保持在4%以上。4%的实现,奠定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

  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我们的教育是人民的教育。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2012年11月,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十个更好”回应人民关切,“更好的教育”,排在首位。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与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百年发展历程中,教育的普及和人民群众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早在1934年1月,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指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教育“为人民服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国的教育事业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事业。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办好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从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到全面提升中西部教育水平、加快发展民族教育、进一步健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到建设学习型社会,我们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4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向世界展示了教育发展的中国速度和中国经验。”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范涌峰教授说。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遵循教育规律为基本原则,以立足国情民情为基本出发点,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作为根本要求,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力量和源泉,深深扎根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与中国教育实践中,办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檀慧玲说。

  构建中国特色教育体系

  2021年4月29日,经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修改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为国家法律规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2018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来建设,可以借鉴国外有益做法,但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在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教育改革发展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借鉴国际教育发展的有益探索,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本土化解决方案,成为我们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定教育自信的底气。

  2013年,我国启动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工作。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吹响了“优质均衡”的号角。我国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

  如果说基础教育开启一个人的心智,那么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顶端,关系着民族和国家的竞争力,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国家的创新能力。

  百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扎根中国大地,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办学规模、培养质量、服务能力实现历史性跃升。从服务“一五计划”到迈向全面复兴,从培养输送经济建设人才到攀登世界科研高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传承文化创新,高等教育使命光荣,成就斐然。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49年的0.26%到了2020年的54.4%,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2018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坚持特色一流。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国高等教育也从规模扩张全面转向内涵式发展。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正在加快构建。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对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他多次到职业学校考察调研,对职业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闽江学院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专业、打好基础。闽江学院前身是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闽江职业大学。1990年至1996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影响深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印发,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境界。

  职业教育走上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迎来大改革大发展的新阶段,职业教育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1.13万所职业院校、3088万名在校生,世界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有力支撑了“中国奇迹”。

  面向未来,“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体系正逐步形成。

  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重磅出台,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十四五”乃至一个更长时期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最新要求。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和行动方案。

  “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共中央力度空前地针对各级各类教育和教育发展重大问题陆续颁布了系列教育文件,对新时代教育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力促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这些都集中体现了‘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思想和与时俱进的方法论。”范涌峰说。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清华大学考察,强调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从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我们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中国教育必须有中国自己的灯火,走中国人自己的路。”人民教育家于漪说。(本报记者 张春铭)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