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中职学校学生代表以及有关资助工作人员谈家庭贫困学生资助政策

2007-12-14

 

  主持人:收看教育部网站在线访谈直播的广大网民朋友下午好,大家都知道本届政府,今年要加大力度,让所有贫困的孩子都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从今年开始,国家出资500亿,资助学生2000万,在这2000万学生中有1600万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400万是大学生,这1600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工作进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们今天请来来武汉仪表电子学校的师生代表请他们谈一谈依靠国家政策资助成长成才的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国家资助政策的工作是如何实施的,首先我们介绍湖北省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支部书记刘卫平老师。第二位是武汉仪表电子学校校长助理黄海老师,坐在我旁边的是沈勤根同学和王茜同学。

 

  首先我们请黄老师介绍一下咱们学校资助的整体工作情况。

 

  黄海:今年国家助学金的政策从上半年开始,新闻媒体介入以后就从学校这个角度一直在关注政策具体的一些事情,这个政策具体出台以后,学校就把这个政策进行认真的学习和解读,6月中旬开始在招生当中就把发放学校宣传资料进行招生的同时,就把这样的政策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招生和政策的宣传是同步进行的。进入这样一个学生的报道和新生开学这个阶段以后,学校很快把这样的申报表和迎新工作结合起来,从9月份以后从省、市在两级中心功用效益非常高,把新生进来以后,把符合这样的条件的学生很快的进行了统计和筛选,把这样的申报表和相关的政策在学生当中广泛的宣传。因为整个政策的落实从新生入学和助学金的发放时间非常的紧张。在省市两级中心的指导下,学校成立了这样相应的资助机构,学校在校长、书记,主要资助工作由学校在学生管理这样的部门来兼任,在咱们学校里面最醒目的一幕墙就是国家政策的介绍以及资助结构的人员电话等等。

 

  主持人: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问。

 

  黄海:对,非常醒目,在学校当中,班主任老师组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了政策的具体的介绍,所以这一项政策在学校贯彻落实当中应该说是非常到位的。那么具体到申报和发放这个情况来讲,因为整个时间非常紧张的,要求是学生入学以后大概是1个月左右的时间,要求把申报的名单进行报送,学校抽掉了大量的人力组织人员,因为学生非常多,学校现在在校生13000人。符合条件,具备这个资助条件的学生将有9000多人,这样的信息的报送是非常大的,工作人员都是几天几夜学习加班。非常辛苦,为的就是把这样好的政策进行的落实到位。所以在届在资助中心的领导下面,学生的工作做的还是比较扎实有效的,一直到助学金的发放,整个工作的程度应该说是有条不紊。完全按照国家政策把它落实到位,顺便带说一句,就是学校从发放助学金本身,学校并没有说这个钱发了就完了,学校还针对助学金的发放和管理,我们通知所资助的学生家长开会,主题就是关于国家助学金收助学生对这个钱如何用,如何管理的问题。因为小孩银行卡放在自己身上不一定安全,所以我们希望家长,家长作为他的监控人,希望家长配合学校让他们把这个钱管理好,使用好,真正花在生活上面。这是一个事情。

 

  另外一个事情是在学生当中组织主题班会,进行深入的感恩教育,希望学生通过助学金能够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政府对学生的关怀,让学生能够有一颗感恩的心,将来学好技能以后回报社会,回报国家的这样一种心态。

 

  主持人:谢谢黄老师的介绍,我看材料说沈勤根同学13岁就出去打工了,当时其他是渴望上学的,因为家庭比较贫困没有办法,终于在30号那天爸爸打电话说可以回来上学了,我就想问一下,当时这个电话到底是怎么打的,他给你说了些什么?

 

  沈勤根:爸爸是打电话到我一个同事手机上,爸爸是这样说,现在国家动上学校有资助政策,让武汉市经济开发区,对我们有照顾,每月可以补贴150块钱,现在可以回来读书,不用交学费,现在家里每个月不也100块钱就可以上学。

 

  主持人:那你当时接到爸爸这个电话以后心里有是怎么想的?有没有特别兴奋?

 

  沈勤根:当时挺激动的,想想已经出来3年了,但是当时爸爸打电话说我可以回来读书,我当时激动的已经没法形容了,国家现在政策这么好,我想如果这次有机会回来读书的话,我一定会努力读书,做对国家做有用的人。

 

    主持人:刚刚黄老师业介绍了,就是当时学校学生入学以后,我们用了一个月以内的时间就完成了名单的审计整理报送的过程,我想问一下王茜同学咱们同学以后这个是怎么申请的,当时是怎么样的过程都做了什么?

 

  王茜:我也是8月底借到入学的通知的,我是直接过来的,我的学费是全免的,助学金是全校同时发放的,我们除了助学金之外,学校每年给补助。我们平时在学校住宿费书本费都是全免的。

 

  黄海:从国家的资助政策来看要求各级学校从学费当中从4-6%的这样一个比例对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资助,学校资助形式非常多,今年学校承办了一个扶贫办发起的由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起的将近300个学生。

 

  主持人:咱们和地方也联系了一下?

 

  黄海:对,咱们学校为了承办这个事情,决定拿出一部分经费出来给革命老区,革命老区在过去对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牺牲,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老区还比较贫困,所以为了做好这个工作,学校拿出一部分经费出来进行定向的资助,所以他们这个情况就属于这个学校具体落实的一个方面。

 

  主持人:那刚刚也提到了等于学费是全免的,书本费也是免的,每个月资助了相当于发放学生150块钱的补贴,我想问同学这150块钱够不够平常的基本生活开销。

 

  王茜:我们学校助学还通过其他途径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问题,为学校做一点事情也会增加一些我们的收入,再加上助学金我们每个月的生活费基本上就够了。

 

  主持人:学生提供这种勤工助学的岗位是怎么安排的呢?

 

  黄海:学校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是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咱们学校一个主要的助学岗位就是刚才王茜同学提到的“青年突击队”  ,学校品学兼优的一些学生选拔出来以后组织他们在周六、周日和假期进行劳动做一些校园建设,维护,同学劳动这方面的工作,那么学校按照每天15块钱左右的,给他们一定的报酬。另外学校的食堂也拿出部分的岗位,学生能够做的,我们一些贫苦家庭的学生能够帮忙,这个可以由两餐,中餐和晚餐可以免费的,大概一个人给两块钱。

 

  对,这样实际对孩子的生活就解决了大部分问题,他们依靠自己的劳动解决了大问题。

 

  主持人:那沈勤根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吗?就是勤工助学的。

 

  沈勤根:志愿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突击队,在学校搞一下清洁卫生,给学校种的树立帮忙修剪一下,在学校做的板凳也帮忙修一下。

 

  主持人:刘老师请问咱们学校的受资助困难学生,他们的学费全免,而且还有补助,基本能够满足日常生活需要。那么,学生得到资助后有没有出现惰性,比如学习懒惰,不好好学习等,您有发现有这种情况?


    刘卫平:这个问题,学校在组织工作方面要正确引导,通过跟家长沟通,资金怎么用,怎么开销,每个班相当于组织专题的班会,通过个主形式影响孩子们怎么花钱。


    主持人:谢谢刘老师!咱们学校自从开展学生资助活动以后,招生情况怎么样?是不是由于学生、家长听到有这些优惠政策,就愿意把学生送来上学?


  刘卫平:我说一组数据吧,咱们学校招生在湖北省是非常好的,去年招生是5004人,在湖北省应该是第一。我们招生原本是8月底结束,但因为2007年的政策宣传力度很深,很大,所以招生工作在7月28号就截止了,提前了一个月。而且,今年招生数量是6227人,相比以往,增加比例是相当高。分析这个原因,第一位的原因是国家助学政策非常好,而且宣传力度广都非常到位的。

 

  主持人:这位同学介绍说,自己到学校没多长时间,就拿到了补助,这是不是因为学校绿色通道做的好?您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方面工作?

 

  刘卫平:“绿色通道”这个词原来一直是在大学生入学报道时的一个概念,咱们学校作为中职开展“绿色通道”,是做的比较早的,从2002年开始。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中职学校招生的生源大部分都来自于农村地方,包括城市里面的一些家庭贫困的家庭,所以从我们学校生源情况来看,应该或多或少都存在报道的学费交不齐的情况。学校一直在做这样工作,就是不能让一个想来上学的孩子,因为学费没有凑齐就让他辍学回家,没有书念。所以我们这些年一直坚持绿色通道工作,只要能提供家庭困难的证明,提供欠费原因,学校都可以让学生先把报道注册。上学以后,通过资助逐步把学费交齐。

 

  主持人:据我们了解,湖北省建立了一个信息系统,专门登记学生信息情况,我想问一下咱们学校这方面的工作是怎么做的?

 

  刘卫平:我们学校对于学生信息的工作一直非常重视,我们在学生招生资源注册的时候,对家庭和个人的情况都进行了详细的记载,我们在学校相应广告中也把家庭信息详细进行了登记,我们对各种各样的贫困家庭学生有一个很清楚的了解,所以今年资助工作为什么效益比较高,这里面有个原因就是基础信息工作做的好。

 

  主持人:既然学生情况在校园网里有登记,是不是谁都可以随便查看每个学生的登记情况?

 

  刘卫平:这个是不能的,我们只能有特定的工作人员,或者相应的领导才有权限进行查阅。

 

  主持人:前一段时间,教育部组织了新闻采访团去学校采访,我看到有这样一张图片,照片中教学楼挂了一条红色标语,上面写着“国家资助读中职,就业路路宽”,您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当时这个标语出来的背景,标语里面体现什么精神?

 

  刘卫平:这个标语的背景是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从坐落的区域来讲,是在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这是国家级的开发区,主要做光电产业。这个开发区,我们俗称“光谷”。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是非常密集的,就在学校不到一百米的范围内都有数十家高新技术企业,咱们学校隶属东湖高新区,培养学生主要的就业区域也主要在高新区。

 

  主持人: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就近就业?

 

  刘卫平:对,咱们学生89%都能到高新区就业,所以在湖北省里我校也被很称为“光谷中专”。所以,标语背景是这样的,“上光谷中专,在光谷就业”。有了这个资助政策以后,资助政策解决的是学生的上学的经费问题,我觉得制定这个标语的时候考虑的问题,是真正让一个贫困学生成长起来,最关键是他的出路,是就业。上两年或者三年毕业以后,如果能在一个企业里面就业了,收入比较稳定了,收入还比较高,那么这对于整个家庭,包括个人成长,对于生活改变,命运改变都是翻天覆地。

 

  主持人:两位同学你们到学校之前,听没听到刘老师说的这些信息?当时是怎么听到的?

  

  王茜:我是05届毕业的,我很多同学也是在光谷中专里面上学。过年回家,很多同学碰到一起,就会讲学校的就业前景、出路,所以这句话我在入校前就听说了。他们说这个学校的就业率非常高,在这个学校上学的话,只要你好好的学习,有一个过硬的基础,以后不怕找不到工作。

  

  主持人:两位同学能不能说说,自己在学校都学到什么?对学校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

  

  沈勤根:我对这个学校是抱着一种感恩的心情来的,在学校学到很多以前没学到的东西,老师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实习就是自己操作。学校读两年就可以实习一年,颁发毕业证就可以就业了。

  

  主持人:老师平常上课的时候讲的细不细,好不好?

  

  沈勤根:我刚来学习的时候蛮困难,大多听不懂,后来老师了解情况后,知道我们听不懂,就专门给我们辅导。老师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同门哪里听不懂,老师都会教。

  

  主持人:学校安排了动手的课程多不多?

  

  沈勤根:多啊,学了之后让你自己做,锻炼你的动手能力。

  

  主持人:你学的什么专业?

  

  沈勤根:电信专业。

  

  黄海:他们是一个班的。

  

  主持人:刚刚也提到了读书读了一时间以后就可以参加顶岗实习,学校这边对实习工作是怎么安排的呢?

  

  黄海:顶岗实习在我们学校在全省来讲非常早。我们从2002年初就摸索顶岗实习的工作,为什么我们要探索顶岗实习这个事情呢,因为中职学校不是普通的教育,要跟企业实体结合起来,仅仅关在学校里面读书上学,可能对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不了解,所以需要有一个实践锻炼的机会。同时企业对学生有一个了解和选择的过程。所以,我们探索比较早,等到国家出台相应政策,已经是2004年了,那之后国家明确中职学校一定要搞顶岗实习。

  

  主持人:咱们学校比政策要求提前两年?

  

  黄海:对,提前了两年,顶岗实习对于中职学生来讲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做的比较早,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我们的具体做法主要就是说,我们在招生的时候,跟具体的企业定向招生,我们共同办所谓的企业模式,校企合作。

  

  主持人:学生招进来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安排了就业岗位?

  

  黄海:对,有一个说法“招生就是招工”。我们在武汉经济开发区有一个企业,刚刚落户,中新国际,总部在北京。这个企业的设备是从欧美进口的,设备对操作工人的身高、体重都有具体要求,比如女生要一米六三以上,男生要一米七五左右,体重也有要求,非常严格。所以我们在招生时候,也严格按照企业提出的标准招生。我们招了两个班,叫中新国际班。按照企业给我们提供的工人要求进行培训,包括企业文化规范、技术特点,我们都在教学当中融合进去了。所以,整个学生培养过程是非常明确的。这就是定向招生。

  

  

第二,我们在顶岗实习之前,所有学生都对他要去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背景、产品技术特点进行了相关学习,使学生在去顶岗实习之前对这个企业就有了解,对产品有了解,那么这对于学生适应这个企业的工作应该是非常有好处的。

 

  主持人:做到心中有数?

 

  黄海:对,心中有数。所以去了以后能够很好的适应企业的环境,我们在顶岗实习管理中,仍旧把顶岗实习作为整个三年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是学生出去不管了,而是派出班主任,派出专业老师定点到企业去进行指导。这个指导是多方位的,生活上的、心理上的,另外从专业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反馈信息,知道学生在企业里面有什么问题。使我们学生能够很好的适应顶岗实习工作。这几年我们学校顶岗实习留下来,就是被企业留用的学生大概在90%以上。

 

  主持人:学生的技术能力完全符合企业需要。

 

  黄海:对。

 

  主持人:两位同学去的哪个单位?

 

  沈勤根:我们还没有实习。

 

  主持人:老师能否再介绍一下当时班主任做定点的指导,既包括生活上的,也有心理上的,还有专业上的,这个当中可能学校面对的出现的比较多的问题一般是什么?

 

  黄海:一个学生出现比较多的问题,就是这个心理上的不适应,因为这个学生的年龄应该说还比较小,他们在顶岗实习的时候,一般在17、18岁,这个年龄是比较小的,在城市条件比较好的家庭里面,这个17、18岁还没有上大学这个阶段。对于要进入到企业去做具体工作的学生来讲,他必然有一个从学校到企业环境的调试的适应的过程。从我们走出去的学生看,很多学生到企业去以后,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没有像学校里面老师那么爱护的,那么一个温和的环境里面,学生表现出不适应,在职场里面都是很严肃,很职业的,很彬彬的感觉。

 

  主持人:更多的还是交流上的问题?

 

  黄海:学生生涯的一种断奶。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过程,不是每天都问老师,但是隔一段时间给老师说说心里话。这对心理调整是很有好处的,比如这段时间比较辛苦,比如跟同事,跟领导交流上的问题的,这些问题跟老师吐露出来以后,就逐渐适应了。一般学生去顶岗实习半年左右,大多能够适应企业的环境。老师也是一开始每隔三五天看一次,之后就每隔几个月去看看他们。

 

  主持人:慢慢的频率降下来了?

 

  黄海:对。

 

  主持人:我们知道到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农村的孩子,他们尤其需要关心和关爱,他们的困难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可能多于其他的群体,今年国家加大了对中职学校的学生的资助力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给予了极大帮助。所以,只要把国家的政策落实好、落实到位,我们的学生就没有后顾之忧,就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今天,非常感谢四位嘉宾到来,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