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广西壮族自治区积极利用周转编制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

2023-01-12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收藏

  广西壮族自治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部署要求,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围绕破解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瓶颈,按照“总量控制、全区统筹、动态调整”原则,创新编制管理,深入挖潜增效,建立中小学教师编制“周转池”,着力解决中小学教师编制不足难题,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精细测算,统筹建立中小学教师编制“周转池”。运用大数据手段经过精细测算和建模分析,统筹事业编制“使用权”,在不改变各级各事业单位编制数的情况下,把空编“使用权”汇集起来,调剂用于基础教育领域。在自治区范围内统筹6万个事业编制,建立中小学教师编制“周转池”,有效克服“有编不用”和“无编可用”矛盾,着力解决中小学教职工缺编问题。如,针对南宁市流动人口多、随迁子女人数多、新建中小学校多等实际情况,统筹9977名中小学教职工周转编制下达南宁市12个县区,为各区县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精准投放,“区、市、县”联动实现编制配备达标。在扩大编制总“周转池”的同时,采取“区、市、县”三级联动管理,由单一“周转池”联通为“周转池”网络,实现自治区层面整体调控,各市、县分级下达使用,精确调节分配到校,推动形成“全区一体、余缺调剂、周转使用”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新机制。自治区层面根据各地在校学生总量变化情况,探索中小学教师编制 “基础编+周转编”管理模式,每2—3年重新核定编制,分配周转编制。各市、县根据学校布局调整、城乡人口流动、学生规模变化等情况,建立灵活的用编用人调配机制,按学年动态调整周转编制配备,推动“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优化区域内编制资源和师资力量均衡配置。如,柳州市探索开展“市招县用”编制管理改革试点,由市委编委按照有关规定,调剂从柳城县统筹10个教师编制供柳州高中使用,柳州高中派出10名优秀骨干教师到柳城中学支教帮扶,形成“组团式”长效机制,实现整体提升、互惠共赢效果。

  精细管理,确保编制“放得出、收得回、转得动”。对周转编制实行从“放出”到“收回”再到“轮转”的全过程跟踪调控,为“周转池”配上灵活的调配“阀门”。强化规范管理,确保周转编制“放得出”。明确中小学教职工周转编制专编专用,中小学校只有在核定的事业编制满编或超编情况下,才能申请使用周转编制。使用周转编制的中小学出现空编后,使用周转编制的人员即转为使用核定的事业编制。利用技术创新,确保周转编制“收得回”。对各个周转编实行实名制管理,跟踪监控编制分配和使用情况,当已使用周转编制的中小学出现空编时,系统启动预警,自动收回所分配的周转编制,确保“周转池”有充足的编制存量供全区中小学循环使用。加强统筹力度,确保周转编制“转得动”。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对周转编制使用提出意见,同级党委编办对周转编制使用进行实时监测、实时预警、效益分析,在分配的限额内实施精准调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据分配到校的周转编制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动态调整岗位设置。如,梧州市利用“周转池”中的编制精准投放保障工作急需,组织中小学校通过公开考试招聘、直接面试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式,补齐建强教师队伍。

  精心协作,多部门协同推动编制“用得好、效益高”。指导各地加大编制资源挖潜力度,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和各个专项改革中做好整合精简工作,进一步统筹编制资源并优先向中小学校投放。推动各地建立编制部门牵头,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协同机制,不断凝聚工作合力,党委编办负责统筹编制“周转池”的建立与管理、编制调剂分配、动态调整等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在校学生统计测算,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统筹使用编制资源,做好教职工招录补充、教师队伍优化配置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做好经费保障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督促指导落实中小学校岗位设置调整、人员社保接续等工作,全力落实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保障要求。通过相关部门有效协同,进一步提升编制使用效益,有效缓解教师编制短缺问题,努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刘乐)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