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从网上走出大山

——贵州与企业合作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纪实

2012-11-27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只靠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要把心脏机能或造山运动讲清楚,非常难!现在借助多媒体设备上课,没有一个学生会觉得是在听天书。”在贵州省遵义县石板中学,“班班通”让山区课堂变得生意盎然,尝到甜头的校长黄军勇决心继续与企业合作,在一年内为所有班级装上多媒体教学设备。

  2011年,贵州开始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记者近日从贵州省教育厅了解到,目前,贵州已建成全省教育业务专网,并将光纤铺设至乡镇以上中小学。

  与企业合作,不等不靠破解经费难题

  前些年,中央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作为试点省份的贵州曾是“出经验的地方”。而现在,当年的设备大多老化,技术手段也日显落后。如何运用更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贫困山区教育均衡发展?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霍健康说:“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有效解决贵州教育落后现状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用信息化的天梯摘取人类文明的成果,用信息化的大炮轰开边远闭塞的山门。”

  然而,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钱从哪里来?“以校园网和班级多媒体建设为例,全省预算经费高达50多亿元,即使每年投入1亿元,需要50年。我们等不起、慢不得!”霍健康说,经过科学谋划,贵州确立了“变革投资体制,拓展融资渠道”的新思路,探索与企业合作的新模式。

  2011年10月,贵州省教育厅经过权衡比较,选择中国电信贵州分公司为合作对象,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企业垫资建设,用户使用付费”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

  解决了经费问题,贵州教育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一所所偏远学校走出闭塞。目前,全省已初步建成教育业务专网,并完成乡镇以上中小学互联网接入4316所,占全省乡镇所在地中小学总数的95%。

  此外,贵州还在遵义、麻江、贵定等5个县区进行“班班通”试点。由企业垫资接通互联网光纤线路,建好校园局域网,并负责设备维护;项目学校则按使用协议,利用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偿还企业垫资。

  多模式并行,各显神通推进教育信息化

  贵州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另一个挑战是如何营造信息化环境,让教育发展不为自然环境所困。贵州总结出“政企合作”、“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三种模式。

  在政企合作中,政府依托企业资金和技术优势为教育信息化“架桥修路”。刚建成的全省教育业务专网已开通了省、市、县三级105个教育行政部门、48所高校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负责提供远程视频会议、教学资源、业务培训和办公自动化服务,乡镇以上中小学以虚拟专用网方式接入专网。

  “这个专网好比是树干,延伸出无数的树枝和树叶,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都纳入其中,实现全省教育信息和优质资源的共通共享。”贵州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王友说。

  记者在遵义县了解到,在教育局与电信公司签订的框架协议基础上,各校再结合自身情况与电信公司签订形式不同的使用协议,如规模大的学校选择30兆的带宽,而规模小的学校则选择6兆的带宽。

  遵义县教育局每年都购置一批设备,采取“以奖代补”鼓励各校安装和使用“班班通”。目前,全县已安装392套“班班通”设备,到今年年底可安装800套,届时,将有1192个教学班用上“班班通”,占全县中小学班级总数的60%。

  试点初见成效,“班班通”普及还需经费保障

  今年年初,遵义县石板中学以“试试看”心态引进6套“班班通”设备,县教育局又奖励了两套。经过一番权衡,七年级6个班全部安装,九年级安装两个班。不料,刚用上不久,没有安装“班班通”班级的师生就有了情绪。原来,安装了“班班通”的班级课堂效率比没有装的班级高多了。

  为了提高“班班通”使用效率,遵义县一方面争取“用得好”;另一方面,争取“用得久”。今年上半年,聘请技术人员和网络工程师对23所项目学校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还通过示范课等形式培训了120名骨干教师。县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由教育局远教站负责技术服务。按照协议,电信公司每个月对项目学校进行设备检修,以维护报告的形式反馈给县教育局。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尽管使用效果好,但大多数学校由于经费原因,在“班班通”的安装和使用上还是力不从心。遵义县三小副校长邬吉刚算了一笔账:全校48个班,每年公用经费约为135万元。目前已安装20套“班班通”设备,一年租用费和流量使用费大约16万元,占生均经费总额的11%。“我们现在省吃俭用,还是感觉有点吃力,如果所有班级都安装,学校连正常运转都困难了!”

  对此,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建表示,利用生均公用经费偿还企业垫资的做法,确实让学校面临经费紧张的困难。“我们请求国家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明确使用比例,专项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同时,在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中,增加教育信息化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范围,尽早完成乡镇以下中小学校园网和班级多媒体设备建设。”(本报记者 张以瑾)

(责任编辑:于晓媚)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