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把握关键环节 促进提质升级

2020-12-15 来源:教育部收藏

  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上海坚持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抓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关键点,整体设计、系统推进、持续发力,努力打造上海课程思政升级版。

  一、把握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强化课程思政统筹推进

  一是从宏观层面,强化整体规划。市级层面,制定出台《关于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强化制度规范和政策支撑。推动全市所有高校成立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高校党委书记均亲自担任组长,并设立专门办公室推进落实。全市所有高校立足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制定学校课程思政规划和实施方案,将课程思政的要求体现到学校组织架构、管理制度以及教学制度等治理体系中。二是从中观层面,完善运行机制。推动各高校建立健全教务部门和教师工作部牵头负责,院(系)具体负责,人事处、宣传处等相关部门直接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课程设置管理制度,将课程思政基因式融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体系。三是从微观层面,健全技术规范。推动高校基于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更新和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技术标准,将课程思政要求和价值引领元素融入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资源配置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链条之中,让课程思政改革落地见效。

  二、把握课程、教学、教师三大关键要素,深化课程思政内涵建设

  一是深化课程改革。牢牢抓住课程教学核心环节,从源头抓起,启动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工作。如同济大学梳理和完善课程设置内涵,明确培养兼具“通识基础、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六方面综合特质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在上海市重点课程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中,将课程思政要求和价值引领元素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全链条之中。二是强化教学改革。围绕课程思政,在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改中确立210项教改项目,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在上海商飞、洋山深水港等单位挂牌建立一批“家门口的社会实践研修基地”,组织开展“信仰之路”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完善课程教学管理,将课程思政要求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制作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三是提升育人能力。构建市、校两级有机联动培训体系,组织全市高校近600名二级学院院长和1500余名专业骨干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实施课程思政金课名师打造计划,邀请院士、著名专家学者领衔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开展本科教学激励计划,2014年起每年投入近5亿元专项经费,激励全体教授为本科生主讲专业基础课程。

  三、把握特色、标准、评价三大突出要点,固化课程思政建设成果

  一是打造特色品牌。实施课程思政领航计划,打造10所整体改革领航高校、25个重点改革领航学院、一批特色改革领航团队和精品改革领航课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课程思政改革方向。鼓励学校培育品牌,涌现了复旦大学的“五维育德体系”、同济大学的“专业课程链”、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上海理工大学的“工程德育”等系列特色品牌。二是强化建设标准。组织专家力量,统一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从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个维度,制定综合素养课程建设价值标准、专业课程育人教学规范,系统挖掘和梳理各学科的价值教育引导元素。已率先推出交通运输类和地理学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目前正在推动编制哲学、力学等41个专业门类以及英语、软件工程等16个专业的教学指南。三是加强评价引导。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将课程思政纳入高校党委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纳入评价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体系、高校分类评价体系。制定《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自查指标体系(试行)》,从机制建设、教师队伍、专业与课程、教材建设、教学管理、质量评价等方面,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规范化要求。

  后续,上海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本次会议精神,不断深化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创新,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和水平,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委主任 王平)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