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牢记强农兴农使命担当

2020-09-14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新时代农林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新指针,为全体涉农高校在新时代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办学职能提出了新遵循,更为新时代涉农高校如何更好地为党分忧、为国奉献再建新业、再立新功提出了新的靶标。为此,提出如下思考和倡议:

  一是加快构建“五育并举”的新时代“知农爱农”人才培养体系。要牢牢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特别是将实践育人和劳动教育相结合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进行重点改革,将耕读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融入其中,加强学生“三农”情怀教育、“知农爱农”情怀教育,让学生深刻感悟中华五千年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的精神和力量,体验和认知中华文化中“耕读传家”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传承,坚定“四个自信”。

  二是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自主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安全是国家整体安全的基础和前提,中国人民乃至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安全问题也是我们不可回避的责任,乡村治理和农民福祉更是我们的天然职责,凡此种种,涉农高校必须拿出“硬核”科技,因此,我们必须携起手来,共同构建起中国自主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为国家科技创新驱动作出农林高等教育的突出贡献。

  三是加快构建新型的服务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举国体制”。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基础和根本,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和追求,这个任务的艰巨性和宏大场景决定了全体涉农高校需要携起手来,联合涉农科研院所、涉农产业界,共同面向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打一场长期的联合攻坚战,在中央和国家以及各级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我们要主动揭榜挂帅,共同探索新型的举国体制,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支撑。

  四是加快构建全球农业和国际发展共同体。人类共同的家园需要全球人类共同守望,我们应围绕全球农业要素流动、全球公共卫生和疫病防治、全球饥饿应对和减贫、全球气候和环境治理、全球资源和生态安全等人类共同议题积极扩大开放和国际合作。(教育部新农科建设工作组组长、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孙其信)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