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小小“励志班” 激发大能量

——河北献县铺就贫困生成长成才快速路

2020-07-11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因为有‘励志班’,我才能到县城里条件这么好的学校上学。这里就是个温暖的大家庭,我现在有信心用知识来改变命运!”如今,家住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商林乡南宗村的贫困生王锡禹自信而开朗。曾几何时,因家庭变故,王锡禹差点中途辍学,是国家资助政策让他能继续求学,并走进县城优质校的大门。

  献县地处冀东平原中部,历史上每到夏秋季,上流滹沱河和滏阳河洪水就漫溢出堤,造成决口形成泛区,曾是沧州市最穷的5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近年来,虽然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但献县仍有部分农村贫困户因残、因病生活困难。为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自2018年起,献县教育体育局实施《“寒门圆梦”精准扶贫助学工作实施方案》,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和因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一对一”定向帮扶。尤其是当年开创性地在献县五中组建全市首个义务教育阶段“励志班”,2019年在乐寿镇中学组建第二个“励志班”。

  献县教体局局长杨连军介绍,两年来,献县最大限度地在政策实施、师资配备、环境建设上给予“励志班”支持,既扶贫又扶志,为贫困学生成长成才开通“快车道”,切实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在物质扶助方面,献县除严格实行国家“两免一补”扶贫政策外,还免除“励志班”学生食宿费用、校服费用和教辅费用。同时,县教体局主动联系社会爱心团体及人士,吸纳社会援助资金。2019年秋,当地12名爱心人士筹资10万元成立“献县励志助学基金会”,每学期每校出资2300元奖励“励志班”学习优秀、表现突出和进步明显的学生;县妇联为孩子们送上棉服,保证孩子们温暖过冬;献县阳光爱心社、东海爱心助学基金会、许勇基金会等爱心团体及个别社会爱心人士也纷纷伸出援手。

  学校为“励志班”配备了最精良的师资,保证提供给贫困学生最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开好规定课程的同时,学校每周都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如梅到校为孩子们上心理辅导课,让阳光照进孩子们的心房。

  学校不定期组织孩子们开展研学旅行,不断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励其立志成才。到“世界最长的不对称石拱桥”单桥,了解它的历史,领略单桥风韵;到敬老院帮老人们打扫庭院,整理衣物,和老人们围坐谈笑,学会尊老敬长;到马本斋纪念馆,沿着历史足迹,聆听先辈事迹,接受红色洗礼,激荡爱国情怀。

  2019年5月12日,献县五中校长杜志宏带“励志班”学生到清华大学研学参观,让学生们“开眼界,长见识”,给他们上了一堂真实、生动的励志课。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为“励志班”每名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并聚焦每名孩子身上的发光点,因材施教,个性化辅导,鼓励孩子发扬优点,克服劣势,成就自己的美好未来,为每一个孩子留下一份翔实的成长记录。

  在这样一个优质教育环境里,“励志班”学生由初入班时的羞涩、胆怯,逐渐变得阳光、乐观、自信,懂得了自立自强和感恩,激发了斗志,很多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学生们还把在学校获得的关爱和鼓励反馈给家长,家长们感受到孩子的成长与变化,进一步燃起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干劲儿,在政府和社会的帮扶下,逐渐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路。

  “能赶上这样的好政策,是孩子的好福气!还是咱共产党好,咱社会主义制度好!”王锡禹的爷爷发自肺腑的一番话代表了众多家长的心声。

  据悉,今年献县计划继续扩大资助规模和范围,在献县第二中学组建第三个“励志班”。“聚焦教育扶贫,将‘寒门圆梦’计划推向深入,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帮助更多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我们在路上。”杨连军说。(本报记者 周洪松 通讯员 刘红健)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