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脱胎换骨的自强班学生

2020-02-07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公司包吃包住,月薪有5000多元,半年已经存了3万元了。”春节前夕,得知“自强班”班主任林利回校处理事情,黄彪和7名同学冒着小雨赶到湖南省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向“利姐”汇报毕业半年来的情况。

  黄彪在苏州一家公司上班,他的3万元存款让“利姐”惊叹不已,“我半年都存不了这么多”。

  当初,身高1.83米、一身纹身的黄凯乐来学校时,教师都不敢收。毕业后,黄凯乐选择自主创业,在老家沩山水库边经营一个农家乐。他告诉“利姐”,担任班主任助理的经历,让他管理能力有所提升,对现在经营农家乐很有帮助。

  陈泽华,目前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平面设计专业学习,在“自强班”,他找到了职业方向,也圆了大学梦……

  8名学生都是“自强班”的毕业生,都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2017年,当地扶贫干部在走访中发现,部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的孩子辍学在家,无所事事,估计有上百人。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徐峰向市政府报告,市政府决定推出贫困家庭子女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委托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承担教学,学制两年,实行“三免一包”,即免学费、免杂费、免生活费,包推荐工作。

  “不用交一分钱,连饭盒都是学校发的,带一个人来上学就行了。”打消了家长的疑虑,乡镇干部、扶贫干部、初中教师把101名学生“请”到了学校,编为两个班,统称“自强班”。

  他们中既有往届生,也有患有各种身心疾病的学生。

  看到一群这样的学生,有些教师担心管不好,也有教师怕承担风险,“万一出了事,怎么办”?

  “职业教育是兜底的教育,有学生辍学就是学校的失职,把他们招进来,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徐峰很坚定。

  “如果只是因为病痛就要剥夺学习的权利,对他们的人生而言,无异于掐灭了希望。将心比心,如果我是家长,也不愿眼睁睁看着希望被掐灭啊!”林利哭了,不忍放弃这些孩子,她和另一名教师欧亮接下了两个班的班主任重担。

  针对这群学生的特殊情况,学校为他们选择了计算机主专业,同时提供了陶瓷、烟花、英语、机电等几个副专业。

  这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普遍表现出信心不足、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特点。为此,学校为他们开设了各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每学期一次的经典朗诵、合唱比赛、运动会,每月一次的读书分享会、心理团队辅导、远足,每两周一次的拓展活动,以及每周都有的第二课堂……通过这些丰富的团体活动,帮助他们打开心扉、树立自信、锻炼意志。

  两年时间,这群学生经历了“从令人担心到让人放心”的脱胎换骨:有的学生文章发表在国家级平台,有的学生被评为新时代好少年,有的学生成为醴陵新闻人物,还有不少学生圆了大学梦。101名学生中,除了几名因病无法就业的学生外,全部就业或升学。(本报记者 杨三喜 通讯员 张升来)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