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抓好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关键力量

2019-11-06 来源:教师司收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孟庆涛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随后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充分体现了对加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全面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坚强保障。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社会思潮激烈碰撞。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这个关键时期,开好中小学思政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开好中小学思政课,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思政课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提高政治素质,强化使命担当,是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政治要强是思政课教师的第一标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力量,肩负着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肩负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只有有魂之人才能铸人之魂。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想担当起铸魂育人大任,第一要务就是锻造过硬的政治素质,自觉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作为最高政治灵魂,自觉强化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意识,砥砺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

  传道之人要首先明道、信道。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和领会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要在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不懈追求和探索中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信心。《意见》之所以提出要“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就是强调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只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才能具备底气和自信,才能从内心深处生成对思政课教师职业的敬畏和对思政课教学的热爱,进而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赢得学生,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

  二、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学能力,是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途径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以铸魂育人为根本任务,更应该高度重视、重点加强师德修养。首先,要以德立身。要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及相关师德规范,注重师德的自觉修养,于细微处见师德,在日常中守师德,不断提升人格修养,用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引领学生。从教师源头培养到教师专业发展,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等都要把师德教育列入教师教育的核心内容。其次,要以德治学。中小学思政课的学科特点要求教师具备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法律、心理多学科领域的知识,成为百科全书式的教育者。这就要求教师广泛涉猎、严谨笃学,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宽广的视野,成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以深厚的学识、优良的学风启发学生、影响学生。再次,要以德施教。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既善于做“经师”,更善于做“人师”。要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既注重言教,彰显真理的育人功能,更注重身教,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系统、深入地学习思政课学科知识,不断汲取新知识,重点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理解。要坚持以人为本,深耕课堂教学主阵地,运用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实践案例,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满足学生对思政课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的需求和期待,引导学生认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意见》围绕提高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对加强中小学思政课统编教材教法培训、配齐建强中小学思政课教研队伍、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专业发展等提出了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和实践主题,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思政课教师六个方面的素养要求,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和教学团队素质,努力打造一支师德一流、业务一流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

  三、加强党的领导,深化改革创新,是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

  加强党的领导是确保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各地、各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中小学思政课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做好保障工作。《意见》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配备、准入和退出制度、加强党建引领、强化经费保障、完善督导评估、促进社会参与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举措,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政课队伍建设明确了职责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积极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事业发展搭建平台;各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要带头走进思政课堂听课讲课,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积极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拓展空间;各有关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积极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提供实践锻炼机会,着力创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加强机制创新。机制创新的核心是评价体系创新,进而带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各环节各方面的创新。《意见》针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评价导向、职称评聘、评优树先、绩效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实招、硬招,力图发挥评价在道德提升、职业发展、技能提高等方面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破解制约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发展的顽疾和瓶颈,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尊严感和幸福感。各地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入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性,统筹好各类教育资源,狠抓落实,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真正取得实效,推动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事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思政课教师人人尽展其才、思政课名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