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全国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工作视频会议发言材料之六

面向三农 整合资源
大力推进实践教学综合改革

2013-12-27 来源:教育部收藏

河北农业大学校长  王志刚

  面向三农办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我校的光荣传统。上世纪70年代末我校探索出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被国家科委誉为“太行山道路”,国家教委称赞为全国高校树立了榜样,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学校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拓展“太行山道路”的实践方式,大力推进实践教学综合改革,率先在全国农业院校开展了本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线图与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改革理念

  我校将科技管理中的“技术路线图”理念和方法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开展了制定与实施“本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线图”改革工程。将实践教学置于经济、社会、行业与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中,深刻剖析并确立专业能力培养目标、方案与标准。科学界定、划分能力培养模块与层次,并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径以“路线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二、改革过程

  (一)路线图制定程序

  1.构建实践能力培养框架。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农业产业对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确定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及模块构成,提炼各能力模块所包含的能力节点并制定培养标准,由此形成专业能力培养的系统框架。

  2.明确各能力培养项目的定位与目标。对各实验、实训、实习项目进行统筹规划,按照各能力模块的培养要求和预期目标确定每个实验、实训、实习项目在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定位与培养目标。

  3.确立各能力培养项目的学科关系、时空分布、考核标准与方式。依据专业、学科性质与培养需求,理清各实验、实训、实习环节的学科关系、课程或项目归属、学期与地点安排以及考核标准与方式,确立及时更新和调整专业能力培养内容的管理机制。

  (二)路线图的模块结构

  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线图由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三个模块构成。

  1.基础能力。是指保证学生掌握专业技术,获得专业核心能力,实现后续发展的基础性、通用性的能力,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和专业基础实践能力,旨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适应不同岗位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专业核心能力。是指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核心技术与能力,与专业岗位技能需求紧密相关,具有时代特征,为学生就业和职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专业核心能力模块的培养和训练体现的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拓展能力。拓展能力是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于完整的行业、产业需求的体现。通过拓展能力模块的培养和训练,拓宽学生的专业面,提升学生的管理、组织、规划、设计和营销素质,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多岗位适应能力。

  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与拓展能力模块相结合,实现了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路线图的功能

  从学生层面来看,路线图是一张能力实现的导航图,学生一入学就能从中了解到自己毕业时需要掌握哪些能力,学会哪些技能,这些能力(技能)可以通过哪些课程、环节获得;从教师层面来看,是一张教学的坐标系,教师可从中明确自己所授的课程、环节在整个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中的位点与作用,利于改进自身的教学活动;从管理者层面来看,是一张教学资源的配置图,可以从中了解学校投入的实践教学经费去向何处,如何让实践教学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合理;从用人单位层面来看,是一份人才说明书,用人单位可据此对学生所受过的能力训练一目了然,避免招非所需。

  三、改革效果

  这项改革工程有力推动了实践教学内容更新、资源整合、经费合理配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体制完善等各项工作。构建了一个完整、科学的实践教学内容与管理体系,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和服务“三农”的能力,得到了教育部相关部门和领导的赞同。几年来先后有十余所兄弟院校莅临我校进行相关经验交流, 2011年学校荣获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率超过90%,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责任编辑:赵亚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