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在党的诞生地,唱响爱国主义教育最强音

——上海市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典型案例

2022-11-11 来源:教育部收藏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在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上海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对国情常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状况表现优异,位于全国前列,与上一轮德育监测相比进步明显,上海学生普遍具有积极的人生价值观,这充分体现了上海立足红色文化底蕴,持之以恒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

  从上海望志路到兴业路,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起步。这是一座遍布红色记忆,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城市。红色是上海文化最有价值的核心基因,是上海鲜明的城市标志,也是对上海青少年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财富。上海市教委认真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中小学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重点任务工作方案》精神,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立足上海红色文化底蕴,积极构建纵向衔接、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体系,创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横向贯通,家校社联动协同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主要做法和经验如下:

  一、建机制,让爱国主义教育“立”起来

  上海市教委先后制定颁发了《关于建立完善本市教育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着力加强“四大机制”建设,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持久、深入、生动、扎实地开展。一是组织领导机制。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及学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将爱国主义教育摆上重要日程。通过出台《关于加强高中高校学生推优一体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着力加强高中学生政治启蒙教育和源头培养,形成高中和高校共青团一体化协同培养新机制,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党组织的政治吸纳奠定了基础。同时,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标准,着力以党建工作引领教师思政,发挥党员教师引领示范作用,使广大教师成为爱国主义的坚定弘扬者和实践者。二是“三圈三全”联动机制。构建大中小幼教育内容纵向衔接,学校第一课堂、校内外第二课堂和网络第三课堂横向贯通,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综合影响的一体贯通,循序渐进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三是评价督导机制。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新一轮精神文明单位创建和考评体系,纳入教育综合督导的重要内容和责任督学的工作范畴,纳入上海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四是条件保障机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以及上海教育微博微信育人联盟等新媒体群,形成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氛围。

  二、强关键,让爱国主义教育“实”起来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头脑。一是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制定颁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上海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在中小学试点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导读、导学、主题活动等课程,以“讲台上的新思想”为主题,打造“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我和我的祖国”“伟大的起点”“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精神血脉”等系列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观摩课。探索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区教育局、学校结对共建机制。松江区中小学校与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等九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建立了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联席制度。思政教师集体备课,建立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充分发挥思政课建设强校和高水平思政课专家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建强“中国系列”校本课程。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和区域优势,组织各区学校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某一主题,推出“中国系列浦东版”、卢湾中学的《“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新“思”路》、松江区佘山外国语实验学校《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探究型综合课程》、静安区宝山路小学的《红色宝山路》等富有区域和校本品牌特色的百门中国系列课程。三是聚力深化学科德育。市教委充分挖掘各门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组织编写了中小学21门学科的教学指导意见,积极推进“四史”教育内容要求有机融入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之中。在全市建立了8个学科协同研究中心,35个学科德育实训基地,聚合高校的学科前瞻理论研究、区域学校的教学实践、实训基地的名师引领,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相统一的育人机制,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上海市普陀区洵阳路小学的“诗韵时节”语文拓展课程,以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按四季划分,设计了四大课程主题,每个主题以诗词学习为主线,再配以诗文配画、赏红对诗、立夏竖蛋、落叶秋思等十多个有趣有益的学科类活动,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孩子们的生命底色。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的“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少年名言隽句”项目化学习,通过诵读、书写、绘画、讲解、创演等体验性学习,引导学生在与习近平总书记,与经典、老师、同伴、自我的多维度立体对话中,增强文化自信,凝聚爱国情感。同时,上海还构建了覆盖全学科的上千节学科德育线上精品课程资源库,为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提供了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

  三、重日常,让爱国主义教育“活”起来

  日常主题活动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抓手和载体,它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长见识、砺精神、明志向。为此,市教委一是打造德育品牌活动。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中华民族传统节庆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契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连续20年组织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题月”和“中学生时政大赛”,连续12年开展“电影阳光行”活动,在行、习、赏、唱、礼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培育和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认同。在金山区廊下镇,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廊下的“一镇之宝”“打莲湘”是金山当地一项知名民俗活动。在廊下幼儿园、廊下小学和廊下中学,不论年龄大小,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打上一段“莲湘”。从幼儿园的莲湘游戏到小学的莲湘操、再到中学的莲湘舞,这项融体育、美育为一体的特色非遗教学活动已逐渐融为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廊下小学校长说:“打莲湘中不仅有乡音、乡情,更包含文化和智慧。学校希望通过不同形式的莲湘文化熏陶,让学生知道莲湘、喜爱莲湘、传承莲湘,把这些家乡传统文化从小根植在他们心中。”二是注重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上海注重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行为规范示范校建设与评估为抓手,全面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将每周一节的班(团)队会、专题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计划之中,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党日团日、主题班队会。三是发挥仪式教育作用。上海将升旗仪式、入团入队仪式、成人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活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建立中小学校升降国旗制度,每周一以及重要节日、纪念日大型集体活动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严格规范敬礼、唱国歌、国旗下讲话等仪式的程序,持续举办“国旗下成长”上海青少年升国旗暨爱国宣讲主题活动。上海市崇明区三烈中学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学校是因纪念当地先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国捐躯的龚氏三兄弟而命名。红色的校名彰显了光荣的民族精神,悠久的校史传承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学校充分挖掘校名校史资源,每年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传承伟大的革命文化传统,弘扬烈士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抓契机,让爱国主义教育“亮”起来

  在2020年全国抗疫和2022年上海抗疫中,市教委及时将防疫抗疫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作为教学案例融入教育教学,积极打造“硬核”云上思政课,引导广大学生深刻感悟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效率,坚定“四个自信”。一是精心打造线上教学第一课。牵头录制“在战疫中成长”中小学德育公开课,邀请全国模范教师、上海市政治特级教师、华东师大一附中陈明青作为主讲教师,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传播,引导全市140余万中小学生珍爱生命,坚守责任,激发家国情怀。二是认真打造爱国主义教育“云课堂”。以“生命·责任·家国”为主题,开发一批思政线上微课,征集发布一批优秀主题班会案例,普及防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认真上好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全市中小学通过组织抗疫英雄进校园、抗疫精神诗歌朗诵会、主题班队会、升旗仪式等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打造爱国主义课堂。三是全覆盖录制线上思政课。按照“同一学段、同一课表、同一授课教师”原则,组织全市思政课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双名工程成员、教研员和市、区骨干教师开展中小学思政课录播授课,确保覆盖全体中小学生。四是开展系列战“疫”教育活动。组织开展“致敬逆行者”征文、书信活动,“共抗疫情”师生绘画、歌曲、小报创作征集活动,联合北京、广州举办“非常时期·非常课”征集活动,引导青少年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战“疫”中,思考生命价值,致敬英雄,为祖国而自豪。

  五、整资源,让爱国主义教育“动”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此,市教委充分利用657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和329个市、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教育资源,打造红色风景线。一是编制上海学生红色教育实践图谱。精心绘制《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地图册》《上海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家庭护照,将“四史教育”与学生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通过“百万青少年巡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跟着国旗看上海”“上海六千年”之旅系列实践活动,打造“初心之地、复兴之路、强国之梦、文化之根、魅力之城”“四史”教育五大研学线路研学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长说”等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加深学生对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感悟。中华老字号资源,既有历史与文化的厚重积淀,也有时代脉动的生动体现,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的有益载体。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充分挖掘区域中华老字号企业资源,以主题实践项目为载体,以各类丰富的实践活动为途径,强调学生的体验、感受和感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做实做活。二是成立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红色教育联盟。联动一大、二大、四大、龙华烈士陵园、陈云纪念馆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开展“进馆有益——文化根、民族魂、中国梦系列实践活动”,发挥红色场馆资源互补的优势,引导广大学生在中共一大会址“初心教育大课堂”中重温共产党人的初心;在《共产党宣言》展示馆读懂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信仰追求;在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感受先烈英勇就义的不屈意志……在亲身参与、实践体验中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三是打造校外教育互联网+社会大课堂。上海建立了易班博雅网,把爱国主义教育落细为每年4000多项线上线下活动,落小为数以百计的应用功能、数以千计的讨论议题、数以万计的网络产品,从而最终落实为满满的网络正能量和昂扬的青春中国梦。四是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开展“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系列活动,把高中生参加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60课时、中职生参加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20课时、初中生参加公益劳动80课时和职业体验32课时的要求纳入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爱国之情融入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中,形成尊重劳动者、关爱创造者、崇尚奋斗者的时代风尚。上海市安亭高级中学以多样化、课程化、志愿化为目标,充分整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构建学生校外“七彩”志愿服务实践大课堂,让学生在服务劳动中,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引导高中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实现感恩社会、服务社会、自我成长。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的“博雅西部行——三农序列”实践活动重在精准扶贫调研,激发高中生关注社会发展,提升社会责任感。

  六、善协同,让爱国主义教育“融”起来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动员所有部门、所有单位、所有家庭都参与进来,形成协同共育格局。一是注重社校融合。市教委持续组织开展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活动,上海市“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涌现出的英雄烈士和模范人物,引导广大青少年向先进典型、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学习,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鼓舞人,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二是强化家校共育。充分利用上海电视台、《东方家庭时报》等网络媒体,摄制《家教天地》《超级家长会》《家长学校》《家教金钥匙》《家教面面观》等电视节目,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引导广大家长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响和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020年初,“上海家长学校在线课堂”举办了“小家传大爱,红色家风代代传”等系列家庭教育指导讲座,引导家长牢固树立“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的观念,将红色基因融入家风建设中,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下一步,上海市教委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工作方案》,“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把爱国主义教育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与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创新途径和载体,强化家校社协同共育,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