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养成教育助推首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表现水平持续提升

2022-11-11 来源:教育部收藏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教育督导评估院

  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围绕勤劳节约、诚实守信、团结友善、遵守公德四个方面考察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行为规范的日常表现状况。2020年监测结果显示,北京市四、八年级学生行为规范日常表现好的人数比例均位居全国前列;与2017年上一轮德育监测相比,这一比例均有明显提升。近年来,北京市坚持“首善标准”,以中小学生养成教育为抓手,围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逐步形成了“市级统筹、区域引领、学校自主”纵向一体及“政策支撑、活动依托、评价引领”横向衔接的立体化育人生态,助推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表现水平持续提升。

  一、强化市级统筹,建章立制、给抓手、建平台,夯实养成教育基础

  提升全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表现水平关键要发挥市级的统筹和指导作用。2015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随后,北京市历时一年,对现行的《北京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北京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修订并合并,于2017年印发《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新规范内容清晰、具体可行、容易监测,为中小学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提供了及时、明确的制度依据。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教育。2017年北京市教委印发《北京市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明确《北京市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学段重点目标(试行)》。文件提出,经过三年努力,建立并完善养成教育制度机制,构建养成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在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等方面有明显提升。在学生层面,实施学生良好习惯培养计划,通过组织开展“学规范 正行为 养习惯”“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全市各区及学校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

  北京市注重养成教育开展过程中的培训、交流和展示作用。市教委定期开展“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暨德育干部大讲堂”“中小学德育工作区校行”等系列活动,搭建交流展示平台,相互借鉴和启发,树立养成教育工作典型,促进养成教育在全市中小学常态化、高水平开展。

  二、突出区域引领,因地制宜,彰显地域特色

  在市级统筹、支持和指导下,各区纷纷将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定为“学规范、正行为、养习惯”主题教育宣传月,各校制定主题教育宣传月工作方案,对《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集中宣传,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结合区域特色,通过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编唱新童谣、创作校园剧等多种途径,营造良好的养成教育氛围。

  海淀区自2017年设立“提升中小学行为规范养成水平实验项目”和“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课题项目,指导学校运用“四个策略”强化工作效果,即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对准学生行为习惯存在问题、用科学评估反馈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进程、用教育规律总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效路径、用成果推广总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长效机制。以项目研究的模式带领学校进行养成教育实践,遵循“依从-认同-内化”的从他律到自律的教育规律,形成“学校-年级-班级-心理咨询中心”一体化的自我教育实践模式和学生自治实践模式,学科内外连接、显性隐性结合、横向拓展纵向衔接的养成教育课程体系及班级文化、评价、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等多元并举的养成教育实施策略,打造了具有海淀特色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发展路径。

  昌平区2002年以来就在中小学校开展养成教育,先后制定《昌平区中小学生养成教育指导意见》,构建了三级课程实施养成教育体系:国家课程明确任务、深度挖掘、有机融合;地方课程联系实际、融于活动、知行并重;校本课程突出主题、激发兴趣、注重体验。经过多年的实践,养成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表现持续向好,积极的心理品质逐步形成,打造了具有昌平特色的青少年养成教育实践体系,涌现出城北中心小学、南口镇小学、天通苑小学、昌平二中、流村中学等一批养成教育特色学校。

  怀柔区围绕学生勤劳节约等行为习惯的培养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养成教育活动。结合争创“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开展“我心目中的怀柔创森”校园作品征集活动;抓住北京市推行垃圾分类契机,结合“垃圾分类”和“光盘行动”,开展以“疫情下的绿色生活”为主题的环保演讲比赛活动、“节粮小明星”“环保小卫士”“垃圾分类小达人”等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节约等生态文明意识。将生态文明教育与劳动教育结合,推行周末、月末大扫除制度,清洁美化校园生态小环境;家校协同开展劳动技能大赛,要求学生每学年学会1—2项生活技能,如钉扣子、叠衣服等,提升学生劳动意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三、学校自主能动,一校一策、校校精彩

  在开展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自主能动作用,通过文化建设、课程建构、活动开展、家校协同等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选择的培养渠道,让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必修课”。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结合学校“成志教育”学生发展素养目标,确定“言行得体、协商互让、诚实守信、自律自强、勇于担当、尊重感恩”育人目标,形成养成教育《三字口诀歌》《成志养成教育三三口诀》,以学生易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方式,指导学生养成习惯并接受别人的帮助,更好促进由他律到自律。

  中关村第三小学开展“学生积极行为支持与养成系统”研究,编写“积极行为养成与支持手册”,对全体同学、教师及家长宣传“大雁期待行为”,制定学校不同场合、不同时间的期待行为,鼓励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融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向学生提倡“心自由、行有规”做人做事理念,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在挑战21天“大雁期待行为”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争当“领航”者。

  北京市育英学校结合学校“行为规范、热爱学习、阳光大气、关心社稷、勇于担当”育人目标,组织学生学习《育英学子自我修养指南》,组织各班开展《小书包大智慧》《小岗位大担当》等行为习惯养成主题的班会展示,充分体现行为习惯教育是学生持续发展的要求、行为习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持续教育的过程。

  北京市三帆中学秉持“奠定学生发展基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育理念,将良好的道德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健身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四个良好习惯”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基础,形成《北京市三帆中学四个良好习惯实施方案》,学校提出培育“自律、自主、自强”的“三自”三帆人,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自我同一性获得和社会化发展,将四个良好习惯的养成贯穿始终。

  平谷区第八小学将“诚信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特色,编写《平谷八小课堂教学渗透诚信教育纲要》《平谷八小诚信作业评价标准》《平谷八小诚信考试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围绕不同主题进行学风诚信评价,在每年的六月、十二月开展“诚信少年文化季”活动,开办了出售学习用品的“诚信超市”,将诚信教育“实践化”。遵循“大处着眼,小事着手”的原则,编写《平谷八小十大好习惯》,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将其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并编成“三字歌”在学生中吟唱,将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道德品质。

  北京亦庄实验中学在年级层面开展扁平化分布式管理机制,将“主题教育活动与成长责任中心相结合”,各年级专门设立学生自主管理学院,负责筹办如表彰会、志愿活动、校园文化节、升旗仪式、开学典礼、趣味运动会等日常活动,通过自主管理和深度参与,培养学生策划及筹办活动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团结互助等日常行为规范表现水平。

  四、科学评价引领,导向鲜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北京市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充分发挥科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每一名学生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2016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将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仁爱友善等方面的表现情况,作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考察点;将遵守《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和《北京市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表现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记录要点。

  在市级层面统筹指导下,各区、各学校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一校一案”构建常态化行为习惯养成评价体系。

  海淀区民族小学构建了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行为习惯评价体系,从文明礼仪、守纪自律、环保卫生、志愿服务四个维度对学生实际表现进行评价,每学年每名学生会收到一本《合格小公民荣誉护照》,表现优秀的学生得到“荣誉公民”小印章并授予“荣誉小公民”称号,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北京市三帆中学依托教育科学规划相关课题,借助科学的测评工具,每年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测评,通过对测评数据的诊断和数据逐年变化的分析,检验德育工作效果,找出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策略,制定培养工作改进措施,使德育工作更加科学有效。

  延庆区第一小学围绕校训“诚敬敏毅”,制定了《延庆区第一小学“十六好少年”评价方案》,评价细则围绕“诚敬敏毅”四个字,针对每一个字制定“四好”规范:“诚”:说好话、上好课、办好事、做好人;“敬”:行好礼、排好队、走好路、守好法;“敏”: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画好画;“毅”:吃好饭、睡好觉、健好身、订好规。学校针对“十六好”设计了书签、奖章和奖杯。奖章由学生自己设计绘制,评价细则和方法由学生参与讨论,通过评价活动促使学生将良好的行为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平谷区第五中学将个体评价与班级评价相结合,倡导“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每学期除了评出“三好生”和“学习标兵”外,还增加了“文明礼仪标兵”“遵规守纪标兵”“学习进步标兵”等多种评选,学生获奖率达到80%;同时,在评出“优秀班集体”的基础上,还评选“文明标兵班”“安全标兵班”“模范住宿标兵班”“课堂常规标兵班”等,鼓励学生积极为争取班级荣誉做贡献,通过评价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