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切实履行监督职责 深入推进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

2018-10-27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教育部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监察组组长 吴道槐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鲜明立场、战略家的宏阔视野和理论家的深邃思想,是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指南。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的首要任务。驻部纪检监察组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努力推动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深、落细、落实。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一是要深刻认识教育工作的鲜明政治属性,切实增强工作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没有哪一项事业像教育这样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述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驻部纪检监察组作为教育部直属系统监督执纪的职能机构,要充分认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自觉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切实履行监督职责。

  二是要深刻认识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切实增强工作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凝聚了教育战线全体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其根本还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驻部纪检监察组一方面要从教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中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更加自觉落实“两个维护”;同时要警惕所谓“教育今不如昔”等错误言论的误导,把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作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是要深刻认识教育领域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切实增强工作紧迫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肯定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明确指出了当前在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领域管党治党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这些问题和短板归结起来体现在: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还有差距,与党中央对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要求还有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还有差距,与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期待还有差距。驻部纪检监察组要准确把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忧患意识,强化责任担当,以奋进的状态、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不断使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努力推动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二、立足职能定位,努力推动教育部直属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基于我们党对教育事业规律的认识和深化,系统提炼概括了“九个坚持”,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教育方针,明确了立德树人的具体任务,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给学校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是做好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遵循。驻部纪检监察组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立足职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推动教育部直属系统全面从严治党走向深入。

  一是要更加突出加强政治监督。落实“两个维护”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纲”和“魂”,必须旗帜鲜明,做到任何时候都不模糊、不动摇、不放松。贯彻落实好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是教育系统落实“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是“四个意识”强不强的具体检验。驻部纪检监察组要紧紧围绕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监督,切实监督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强化监督,不仅要看组织开展学习的情况,更要看学习贯彻的实际效果,坚决纠正落实中的“温差”“落差”和“偏差”;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强化监督,既要鼓励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又要防止背离中央要求另搞一套,或搞选择性落实,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二是要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教育部直属系统没有特殊、不能例外。驻部纪检监察组要深化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着力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继续盯住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特权主义和特权思想,持续释放越往后要求越严、查处越严的强烈信号。大力推动直属机关加强作风建设,防止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过程中出现的培训学习“走过场”、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等行为,重点整治“三评一赛”过多过滥、向基层教育单位转移负担等突出问题。大力推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决依纪依法严惩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着力维护教育公益性和公平公正,加强对教育扶贫工作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适时梳理一批作风方面的典型案件进行通报、形成震慑,让群众感受到从严管党治党就在身边。

  三是要标本兼治强化纪律建设。纪律严明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障,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同样离不开严明的纪律。驻部纪检监察组要协助部党组加强直属系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以案说法、以案明纪,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努力提高问题线索处置质量和效率,加快去除存量、有效遏制增量。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聚焦解决“七个有之”问题,把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的案件作为重中之重,坚决查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问题,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着力净化教育政治生态。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推动标本兼治。

  四是要着力深化政治巡视巡察。把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情况作为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巡视巡察利剑作用。要对标中央要求,把政治巡视落实落细落小,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找准要害、深挖根源,倒逼改革、标本兼治。继续组织开展对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巡视工作,指导督促有关单位做好巡视整改工作。建立巡视办、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联动机制,出台具体措施,强化巡视成果运用。印发指导意见,积极推动直属高校党委开展巡察监督,打通党内监督“最后一公里”。

  五是要严肃问责倒逼责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练好党建工作基本功。驻部纪检监察组要督促直属系统各级党组织承担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切实加强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学习贯彻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和责任考核。进一步发挥问责利器作用,对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不到位的,管党治党失职渎职的,巡视整改落实不到位的,严肃处理、坚决问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按照高校纪检体制改革的要求,在直属机关开展年终述职述廉述责工作的同时,加强对直属高校纪委工作的领导,研究制定相应配套措施,进一步推动直属高校纪委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

  三、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

  深入推进教育部直属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离不开一支政治过硬、纪律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驻部纪检监察组要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苦练内功,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要坚决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有机融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整体格局,深入系统学、联系实际学、持续反复学。要善于从政治上看教育,凡事考虑政治效果,不断提高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特别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容易诱发政治问题、危害政治安全的敏感因素和风险点,准确研判、快速处置,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增强“四个意识”,把“两个维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作表率,在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上作表率,把对党绝对忠诚转化为监督执纪的实际行动。

  要着力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驻部纪检监察组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探索纪检监察新思路新举措。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为勇于担当尽责、敢于干事创业、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干部撑腰鼓劲。继续深化“三转”,建立不敢不能不想“一体推进”工作格局,做好“监督的再监督”,形成齐心协力抓全面从严治党的良好局面。

  要始终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教育事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驻部纪检监察组每个干部都要珍惜这份光荣,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坚持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严的标准贯彻队伍建设全过程,严格执行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精准发现问题、精准把握政策,积极探索符合教育工作规律的全面从严治党有效路径,为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文刊发于《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27日第1版)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